吉林集安霸王潮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集安市西部霸王山脚下,总面积866公顷,公园区域由小新开河与浑江区交汇形成。该区域内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包括河流湿地、沼泽湿地等,属于典型的内陆河流湿地系统。公园内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共计206种,其中包括16目40科的鸟类131种。此外,还有多种野生植物,如黄菠萝、水曲柳等。2019年12月25日,经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试点验收,该公园正式成为中国湿地公园。2020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同意对该公园的范围进行调整。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吉林集安霸王潮国家湿地公园地处集安市西部霸王山脚下,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5°37'25"至125°41'49",以及北纬41°20'36"至41°24'40"之间。公园总面积达866公顷,其中永久性河流面积约占37.8%,而洪泛湿地则占25.6%。公园区域由小新开河与浑江区汇合而成。
水文
公园内的主要河流包括浑江和新开河。浑江作为鸭绿江的一级支流,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862毫米,在公园内河道长约10.8千米。新开河则是浑江的一级支流,多年平均降水量约883.3毫米,在公园内河道长约5.02千米。这些数据表明,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获得充足的生态用水。
资源状况
吉林集安霸王潮国家湿地公园内已知的野生动物种类多达206种,其中鸟类就有16目40科的13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包括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白头鹤等三种,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则有鸳鸯、水獭亚科、秃鹫、普通鵟、苍鹰等多种。除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外,其他野生动物在该湿地范围内均较为常见。此外,公园内还发现了604种野生植物,其中包括黄菠萝、水曲柳、紫椴、野大豆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开发建设
品牌建设
吉林集安霸王潮国家湿地公园的发展历程始于2013年11月,当时被吉林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湿地公园。同年12月31日,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同意天津武清永定河故道等131处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该公园作为试点建设项目。2019年12月2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2019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情况的通知》宣布,吉林集安霸王潮国家湿地公园成功通过试点验收,正式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2020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再次发文,确认了对该公园范围和功能区的调整。
基础设施建设
霸王潮中国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计划投资总额达到4.4亿元人民币。规划中包含了一区十景的建设方案,具体包括入口服务区、东北亚湿地科普馆、活水梯田等多个景点。这些景点的设计旨在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打造集生态科普、观光娱乐、特色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生态价值
吉林集安霸王潮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对于研究珍稀濒危水鸟的迁徙规律、洪泛湿地的退化与恢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也有助于保护集安市的生态环境、流域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提升湿地的水源涵养能力,并为下游的恒仁水库提供水质安全保障。这些努力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历史人文
在距离霸王潮湿地大约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名为霸王朝山城的历史遗迹。这座山城建于高句丽时期,是继国内城、丸都城之后的重要古城遗址。1961年,霸王朝山城被列为吉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坐落在陡峭的山脊上,最高点海拔超过862米,城墙全长约1260米,设有南北两个城门,并在外围留有瓮城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