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童话》(英文名:Andersen’s Fairy Tales)是由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安徒生自1835年到1873年,发表了168篇童话作品,代表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野天鹅》《拇指姑娘》等。

安徒生早期的作品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诗意浓厚,充满了绮丽的幻想和乐观的精神,如《丑小鸭》《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衣》等。中期,安徒生的作品风格从浓郁的浪漫主义转向严酷的现实主义。这期间,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母亲的故事》等。后期,安徒生直接描写现实生活的小说,虽然写法仍保留童话特点,幻想亦相当丰富,但其生活历练更深,思想更为开阔。作品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基调低沉,其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和《沙丘上的故事》等。

安徒生的作品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民俗音乐,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朴素清新的格调,语言生动、流畅,具有反映现实的特点。他所创作的童话享誉世界,成为儿童文学史的一座丰碑,不仅被译为150多种语言出版发行,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芭蕾舞、舞台剧的制作。这些动人的童话故事不仅让小孩子痴迷,更让成年人感动,并从中受到启发。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中都受到安徒生的影响和启发,例如,作家叶圣陶、童话作家张天翼等。2020年,《安徒生童话》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创作背景

安徒生所处的时代,丹麦仍是一个君 主专制主义社会,自中古以降,社会生活一直极少受到触动。进入十九世纪以后,则出现一系列重大历史变动,拿破仑战争造成的国力虚耗,在挪威问题上的失败,20年代的经济衰退,30年代国王由保皇立场转向独裁,中产阶级谨小慎微、委曲求全,这些都使社会基本处于政治压迫和文化愚昧状态。在安徒生的作品中,我们也处处感到这个 时代的灰色和压抑。不过安徒生没有直接投入政治活动和社会问题的论争,他将童话作为一种现代表达方式来进行创作,他借用童话的“儿童”视现代人的复杂生活。

安徒生出生于欧登塞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安徒生从小热爱文学。14岁时,安徒生只身前往首都哥本哈根追求艺术理想。17岁时,安徒生根据一个历史事件写了一出悲剧,名叫《阿尔芙索尔》,崭露头角,获得免费教育的机会。在校六年,安徒生虽然受到同学的嘲笑,但是他有机会接触到了大量文学作品,他在这六年间,开始写诗。1828年春,安徒生又根据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和想象,创作出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他的作品受到欢迎的同时,也迎来了奚落和嘲笑,为了调整心态,安徒生开始旅行。在旅行中,安徒生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了解了他们的感情,同时也看到了挥霍无度的地主贵族的蛮横与堕落。他对生活有了新的感受,这种热爱与憎恶交织的感情促进了他的创作勇气,他的第二部诗集《幻想和速写》由此产生。

从1831年到1834年,安徒生又开始到国外旅行。他去了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奥地利,见到了海因里希·海涅维克多·雨果,他开始阅读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艾格尼特》是他在巴黎完成的诗作,是安徒生从主观向客观转变的表现。1835年,安徒生通过写诗实现了财富自由,同年他也确立了成为一名童话作家。1835年,安徒生以民间故事为素材创作了第一本童话集,这部童话集内含《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共四篇。之后他取材于现实生活,利用他的浪漫主义的幻想,写出一篇篇有创造性的童话,如《拇指姑娘》《顽童》《旅伴》等。1845年起,安徒生进入中年以后,他经历的生活更多了,对人生的体会也更深了。老百姓生活的急剧贫困化,他的作品中浪漫主义逐渐褪色,随而代之的是严峻的现实主义。他将对贫困的感悟加在作品中,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母亲的故事》《影子》等。1852年以后,安徒生对生活的感悟更加深刻,他的童话更加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如《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老单身汉的睡帽》等。

主要作品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自1835年起到他逝世前两年的1873年止,其间很少中断过。他整整写了43年,发表了168篇作品。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835-1845年)

从1835年到1845年的十年间,安徒生所写的童话是专门给孩子们看的,所以他把这一时期的作品叫做“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安徒生早期的作品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这一时期的童话,想象丰富,诗意浓厚,充满了绮丽的幻想和乐观的精神,最能代表他童话创作的艺术,是他在童话创作中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1835年,安徒生出版了第一本童话集,这是一本仅有61页的小册子,收录了《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碗豆上的公主》和《小意达的花儿》四篇童话。1836年,安徒生的第二集童话出版,代表作品有《拇指姑娘》《顽童》《旅伴》三篇故事。1837年,安徒生的第三集童话出版,主要作品有《皇帝的新衣》和《美人鱼的故事》。《皇帝的新装》用幽默而轻松的笔调,讽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逢迎谄媚的社会风气。作品写了一个虚荣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欺骗,骗子谎称能制作出愚蠢和不称职者看不见的华贵衣服。皇帝与大臣因惧怕暴露弱点,均假装看见衣服。最终游行时,一个小孩揭穿皇帝其实赤身裸体的事实。

第二时期(1845-1852年)

从1845年开始,安徒生用童话形式写有关现实生活的故事。1846年,他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1848年,他发表了《母亲的故事》。《母亲的故事》表现出母亲对儿子无私而伟大的爱。该故事讲述了母亲守着病势沉重的儿子,害怕他死去,然而死神却将她的儿子带走了。母亲为了寻找儿子,献出了滴滴鲜血、明亮的眼睛和美丽的头,她要求死神将她的孩子从苦难中救出来,送到上帝的国度里去。她跪着向雅威祈祷,但是孩子却始终没有生还,她只能以虔诚和迫切的心“盼”下去。

第三时期(1852-1873年)

1852年以后,安徒生的童话更加现实,虽然写法仍保留童话特点,幻想亦相当丰富,但其生活历练更深,思想更为开阔。作品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基调低沉。他把这个时期的作品叫做《新的故事》,从1857年开始,陆续发行了一至八集。其中描写现实生活的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老单身汉的睡帽》《沙丘上的故事》。《柳树下的梦》发表于1851年,讲述了鞋匠和另一贫穷人家的女儿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但是,在贫富悬殊的社会里,已经爬进上流社会的女友却冷酷地抛弃了她的恋人。而鞋匠却对女友的恋爱始终如一,但在这个不平等的社会他的愿望也只能化作泡影,他也只能在梦中去追求幸福。这篇童话歌颂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歌颂了纯洁的、坚贞的爱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造成这个悲剧的社会原因。

作品目录

参考资料

经典故事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小女孩赤着脚在冬天的街道上卖火柴,她走了很久,都没有一个人要买她的火柴。没有卖出火柴的小女孩不敢回家,因为回到家看到没有卖出去的火柴,她的父亲会打她,而且家里和外面一样冷,最终小女孩忍不住寒冷陆续点燃了三根火柴,每一根火柴燃烧都会让小女孩看到让她流连忘返的不同的景象。最终,小女孩点燃火柴后看到已经去世的奶奶,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点燃了一大把火柴。而第二天,人们却在墙角发现了被冻死的小女孩。在饥寒交迫的境地下,小女孩没有生出分毫恶意,只是利用火柴来取暖,向往着能拥有温暖的房子和美味的食物,体现了小女孩天真单纯的性格特点。在故事中,无论是恶劣的天气,还是父亲的打骂,都没有影响小女孩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由此体现了小女孩坚强勇敢的性格特点。

丑小鸭

丑小鸭》讲述了丑小鸭因为长相丑陋,从出生就被鸭群、农场里的其他动物,甚至是人所排斥。它是鸭群里的异类,兄弟姐妹们嘲笑它、欺侮它,就连养鸭的小姑娘也不理睬它。这种外貌歧视给丑小鸭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然而,丑小鸭并没有就此自暴自弃,而是勇敢地面对外界的恶意,顽强地生存下去,最终经历了磨难,成长为一只大天鹅。丑小鸭在自我怀疑中逐渐变得坚定,最终实现了自我超越。

海的女儿

美人鱼的故事》讲述了海底王国的爱丽儿公主一直向往人类世界和不灭灵魂,一次偶然救下遇险的人类王子后便心生爱慕,为了换取人类双腿与靠近王子的机会,她向女巫献出了自己美妙的声音,从此每走一步都如同踩在刀尖上般痛苦,可王子却误将他人认作救命恩人并决定成婚,小美人鱼因此面临要么杀死王子保全自己、要么化为泡沫消失的残酷抉择,最终她选择放弃伤害爱人,在黎明来临时化作海上泡沫,灵魂也得以升入天堂获得了不灭的生命。

打火匣

打火匣》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士兵在战争结束后四处流浪,途中遇到一位巫婆,巫婆让他钻进空心大树下的地洞,帮忙取出一个装有铜钱、银币和金币的箱子,还特别叮嘱他务必带回地洞里的旧打火匣。士兵按要求拿到箱子和打火匣后,好奇之下杀死了试图抢夺财物的巫婆,带着金银财宝和打火匣来到城市过上富足生活。后来他偶然发现,这个神奇的打火匣只要擦三下,就会分别召唤出能满足愿望的大狗——第一只狗有眼睛像茶杯那么大,第二只狗眼睛像磨盘那么大,第三只狗眼睛像圆塔那么大。士兵凭借打火匣的魔力解决了诸多麻烦,还在大狗的帮助下见到了美丽的公主,两人逐渐相爱,最终士兵在大狗的协助下战胜阻碍,迎娶公主成为国王,而那个神奇的打火匣也一直陪伴着他,见证了这段充满奇遇的人生。

坚定的锡兵

坚定的锡兵》讲述了,独腿锡兵刚诞生就爱上了纸舞蹈家,历经被吹入壁炉、随水流漂泊、被大鱼吞食的重重险境,始终坚定望向爱人方向。最终他奇迹般回到主人家,却再次被扔进壁炉,与同样被吹进来的舞蹈家在火中相拥,一同化为灰烬,只留下一颗锡制心形见证这份执着深情。

夜莺

夜莺》讲述了,一只歌声能打动万物的夜莺,因美妙嗓音被召入宫为皇帝歌唱,却在人造机械夜莺出现后遭冷落,最终悄然飞回森林。后来皇帝病重,死神即将降临,机械夜莺失灵,森林里的夜莺闻讯归来,用真挚歌声唤醒皇帝,也让死神动容离去,皇帝终明白自然真情远胜过精致的人造之物。

拇指姑娘

拇指姑娘》讲述了,拇指大的姑娘从花朵里诞生,历经被蟾蜍掳走、遇田鼠亚科收留、受鼹鼠逼迫成婚的困境,始终心怀光明与自由,最终在燕子帮助下飞向南方,嫁给花中王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园。

野天鹅

《野天鹅》讲述了,艾丽莎的十一位哥哥被继母诅咒变成野天鹅,她为救兄长,忍受痛苦用荨麻织成披甲,途中拒绝说话遭误解被判死刑,最终在行刑前完成披甲,解除诅咒让兄长恢复人形,自己也沉冤得雪。

飞箱

《飞箱》讲述了,商人之子继承财富后挥霍一空,只剩一只能飞行的旧箱子,他靠箱子游历各地,用故事赢得公主芳心,却因炫耀魔法引发火灾,箱子烧毁后他失去一切,最终靠讲故事过上安稳生活。

豌豆上的公主

豌豆公主》讲述了,一位自称公主的姑娘前来投奔,王后为验证她的身份,在二十层床垫与鸭绒被下藏了一颗豌豆,姑娘因这颗豌豆彻夜难眠,最终被认定为真正的公主,嫁给了王子。

猪倌

猪倌》讲述了,王子为追求公主伪装成猪倌,用神奇的锅和哨子换公主的亲吻,公主为取乐答应交换,国王发现后将两人赶走,最终王子显露身份,拒绝了虚荣的公主。

创作特点

艺术特点

开拓的题材和新颖的构思

童话以幻想为主要表现手段,安徒生的童话题材不只是传说中飘渺的宫殿、神秘的妖山的故事,丹麦社会各阶层的人物,诸如农民、猎人、船工、店员、商人、贵族、牧师等都进入了他的童话。由于题材的不断开掘,童话的再现领域进一步扩大了,不仅使童话同现实生活有了更密切的联系,而且也促进了艺术上的创新,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等童话。

安徒生的童话在于独创,他摆脱以流传在各地的民间故事为蓝本的写法,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编出他所要编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描写了小女孩的生活理想、美好的愿望,然而结局却是意想不到的死亡。在这里,作家不是根据某种愿望、道德信条去构思童话,而是在新鲜的生活感受基础上,对生活进行概括、提炼、构思。

幻想的独特性和真实性

安徒生童话是奇和真的结合,他的幻想是神奇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乃至不惹人注意的补衣针,都在他幻想的魔杖下,发出五光十色的异彩,安徒生的童话幻想是最富有独特性的。安徒生幻想的独创性,带有儿童心理特征的色彩。《梦神》中哈尔马抽屉里的哀叫声,正是本子、粉笔在孩子们心里的拟人化,幻想奇特,又符合儿童心理。

幻想的真实性,还体现在他的艺术表现上,无论怎样大胆想象、夸张,都有不违背事物的客观特性,始终遵循着生活的内在逻辑。《坚定的锡兵》中,锡兵流出了锡的眼泪——锡原是可以熔化的;跌倒时,他没一声叫喊,因为他是军人,不能失去威严——玩具锡兵本来发不出声音。在安徒生的拟人童话里,随处可以看到这种“人”和“物”的特征的有趣结合,无不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安徒生对童话环境的虚构,也从未脱离生活真实的基础。《海的女儿》对海底世界景观的描绘:“宫殿外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里边生长着许多火红和深蓝色的树木;树上的果子亮得像黄金,花朵开得像焚烧的火,花枝和叶子在不停地摇动,”迷人景色,大胆、神奇的想象,都是从自然现象本身固有的某些特点出发,不失虚构的真实性。

浓郁的诗意

安徒生是用“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的,他把童话当作诗来写,把深沉的情爱倾注到作品里。如《没有画的画册》在轻灵的幻想和柔情絮语中,有一种深沉的仁爱感情。

富有情趣的幽默感

安徒生童话含蓄又不隐晦,显露着明朗、乐观、机智的情趣。《打火匣》《大克劳斯小克劳斯》《碗豆上的公主》《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等都是这一类作品。《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中小克劳斯的机敏,农夫的憨真和牧师的丑态,在作品里形成了一个绝妙的笑剧场面。

口语化的语言

安徒生童话语言清朗可诵,色彩丰富。在他的童话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开头,“现在我要告诉你一个故事”“我现在讲的这个故事是从麻雀那儿听来的”。作者在行云流水的描绘中,给读者以各种光、声、色的感觉。天空的景色,用“黄金”“红”“紫”“白”,海中景色,用“血红”“蓝”“黑”,创造了充满浪漫情调的童话幻境。安徒生对于民间口语的运用,汲取儿童口语的某些特点,符合儿童的特征,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悲剧美

带着微笑和温柔的情感进行悲剧叙事是安徒生童话悲剧美的一个显著特点。安徒生童话的题材很广,在他众多的童话中,悲剧性故事占有相当份量,从他创作中期的《海的女儿》到其晚期创作的《老约翰尼讲的故事》,悲剧无所不在。这些作品以人对理想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希翼的破灭,人的精神追求的失败,美的心灵的被践踏,还有善良的劳动者的被迫害或被奴役为结局。在这些作品中,美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了。然而在作者历书写的形形色色的悲剧人生中,读者却感受到这位伟大的作家用美的颜色,为悲惨的人生,痛苦的心灵印上一层柔美,隽永而典雅的色彩。悲剧为之在安徒生的世界里显得不一般。无论是对为理想而献身的小人鱼《海的女儿》,对一生探求而由崇高的母爱而放弃孩子现实生命的母亲《母亲的故事》,抑成是对那些处于困境,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追求爱情但最终被黑暗社会所吞噬,被命运所不公的劳动者和忠于爱情之士(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柳树下的梦》《没有画的画册》《第三夜》《她是一个废物》《老约翰尼的故事》《依卜和小克里斯汀》),安徒生都寄托了自己对他们的同情、理解、挚爱、尊重和歌颂。这份情感在其作品中的表现是绵长。

死亡的诗意叙事是安徒生童话悲剧美的另一特色。安徒生之所以独特,除却他在世界儿童文学历史发展中不可磨灭的贡献乃至他在童话创作中的诸多个人化特色外,还在于他作品独有的诗化表现,其中自然不乏其对死亡独到的诗意描述。安徒生这里,作者把微笑与从容这种人间最有魅力的文学表情注入对死亡的描述之中,因而其作品中那些走完了人生历程抑或经历了人生悲剧的人,不论其年长和年少,当他们与人世告别的时候,不再流出痛苦的眼泪,而是或洒脱地将自身融于自然,或带着微笑在幸福美好的梦幻中离开人间。如《祖母》一类作品,作者就将死亡处理得温柔而优美。这篇寄寓着作者对自己祖母的深切怀念的作品,突现年老的祖母那份永远的美丽,更写她追念往日爱情的那种精神的美丽。在安徒生笔下,祖母虽然“脸上全是皱纹,头上全是白发,但服睛却“明亮得像天上的两颗星星,甚至比星星还要美丽”。她最珍爱的是那朵夹在圣经中的玫瑰花,尽管它已经枯萎,但它是老祖母全部的精神寄托,因为它是那位祖母为之倾注了全部感情的美貌男子送给她的。年老的祖母只有对着它时,才露出最温柔的微笑。作品写的是死亡,然而作者却以一种忧伤而又优雅的气氛,用一层幻想的彩砂来罩住死去的祖母,因此,本是悲切的亲人的死亡成为没有痛苦的肉体的消逝,这种以暖色调笔力和诗化的幻象来展示死亡的文学呈现,使安徒生童话的悲剧作品有了更多的回味。这样的作品给我们启示是:对死亡的梦幻描述、对死者的精神提升是安徒生诗意地抒写死亡的总体特征。

影响

安徒生的作品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民俗音乐,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朴素清新的格调,语言生动、流畅,具有反映现实的特点。他所创作的童话享誉世界,成为儿童文学史的一座丰碑,不仅被译为150多种语言出版发行,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芭蕾舞、舞台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制作。这些动人的童话故事不仅让小孩子痴迷,更让成年人感动,并从中受到启发。

1913年,《安徒生童话》被介绍到中国,受到中国文学界和教育界的好评及推崇。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中都受到安徒生的影响和启发。例如,作家叶圣陶创作的童话《稻草人》《小白船》《一粒种子》等作品就受到安徒生的影响;童话作家张天翼创作的《大林和小林》和《宝葫芦的秘密》是中国现代童话的经典作品,在创作手法上,张天翼借鉴了安徒生的童话创作方式,用幽默风趣的儿童语言,塑造出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用曲折新奇的故事情节来描绘儿童世界,在故事中揭示生活哲理,将童趣与哲理高度融合。

2020年4月,《安徒生童话》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衍生作品

动画

电影

评价

以小儿之目观察万物,而以诗人之笔写之,故美妙自然,可称神品,真前无故人,后亦无来者也。(学者周作人 评)

半年之前,我读安徒生的作品,没有读懂。半年之后,我重读,这一次我读懂了。安徒生很孤独,强烈的孤独。(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评)

安徒生童话的文字善于为人们的幸福和自己的幸福去想象,而不是为了悲哀。(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 评)

安徒生童话全集.豆瓣读书.2025-11-17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首次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阅读指导目录.教育部.2024-01-25

日历上的文化名人:安徒生(4月2日).中国青年网.2025-08-18

安徒生讲故事.豆瓣电影.2025-11-17

拇指姑娘.豆瓣电影.2025-11-17

冰雪女王.豆瓣电影.2025-11-17

坚定的锡兵.豆瓣电影.2025-11-17

小美人鱼.豆瓣电影.2025-11-17

卖火柴的小女孩.豆瓣电影.202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