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加格勒(俄语:Волгоград、英语:Volgograd)是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州首府,坐落于伏尔加河下游平原,在莫斯科东南1000千米处,也是河港及重要铁路枢纽。面积859.4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伏尔加格勒市人口数量为101万,其中90%是俄罗斯人。
伏尔加格勒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夏季平均气温26℃,冬季平均气温 -9℃。最初在察里津岛上建有一座带有木堡的俄罗斯定居点,用于保卫伏尔加河与顿河交汇处,抵御伏尔加河上游地区游荡的草原游牧民族和土匪。1691年,察里津设立了海关,盐和鱼的贸易活跃。1708年,察里津划归喀山省,1719年划归阿斯特拉罕省。自1920年起,察里津一直是察里津省的中心。1925年,该市更名为斯大林格勒战役。1932年,它成为下伏尔加边疆区的中心。1934年,伏尔加边疆区划分为萨拉托夫边疆区和斯大林格勒边疆区,斯大林格勒成为后者的中心。1942-1943年,该市成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核心战场。1945年5月1日,斯大林格勒被授予英雄城市荣誉称号。1965年5月8日,伏尔加格勒被授予列宁勋章和苏联英雄金星奖章。1961年,这座城市从斯大林格勒更名为伏尔加格勒。2013年1月,伏尔加格勒市议会做出决定:在每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俄罗斯胜利日、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日,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胜利日、对日作战胜利纪念日、苏德战争的巴巴罗萨作战起始日等纪念日期间,该城市的名字仍然是斯大林格勒。2022年12月22日,伏尔加格勒与中国曲靖市举行友好城市旅游和体育合作视频会议,共商合作。2023年2月,俄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80周年庆典活动上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卫国战争的根本转折点,伏尔加格勒成为俄罗斯人民的象征。
伏尔加格勒有“温室”农业生产合作社,主要种植黄瓜和番茄,工业以机械制造(拖拉机、造船、石油机械等)为主,电力、石油加工与石油化工、冶金(炼钢、炼铝)也较发达。俄罗斯欧洲地区东南部的水陆交通枢纽。城市主体沿伏尔加河西岸平坦阶地延伸长约70千米。市区分为7个区。中央区为全市核心部分,商贸企业、火车站及河港均集中于此。工业区位于城北,建有伏尔加格勒水电站(装机254万千瓦)、拖拉机厂、钢铁厂和炼铝厂。南郊分布有江南造船、石油加工与石油化工企业等。伏尔加格勒机场位于市区西北的古姆拉克。全市有7所高等学校、4座剧院和3个博物馆,其中最著名的为国防博物馆。
命名由来
伏尔加格勒的名字源于伏尔加河的支流察里察河。该名称可能源于塔塔尔语“sari-su”(黄河)或“sari-chin”(黄岛区)。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最初在察里津岛上建有一座带有木堡的俄罗斯定居点,用于保卫伏尔加河与顿河交汇处的伏尔加河路线,抵御伏尔加河上游荡的草原游牧民族和土匪。17世纪初,察里津被烧毁;1615年,总督M.索洛夫佐夫在伏尔加河右岸重建。这座堡垒保护着来自波斯、布哈拉、印度和其他国家的货船和使馆船只。1606年,在伪德米特里一世的统治下,这座城市被伏尔加哥萨克人攻占,他们拥立其中一名战友为彼得皇太子,即沙皇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之子。哥萨克人原本打算从这里向莫斯科进军,但伪德米特里的死改变了他们的想法。
1667年至1672年,察里津卫戍部队拥护斯捷潘·拉津。1691年,察里津设立了海关,盐和鱼的贸易十分活跃。1707年,由瓦西里·布拉温(VasilyBulavin)和伊格纳提乌斯·涅克拉索夫(IgnatiusNekrasov)率领的顿河哥萨克人攻占了这座城市,但很快被从阿斯特拉罕赶来的政府军赶走。1708年,察里津划归喀山省,1719年划归阿斯特拉罕省。1722年和1723年,彼得大帝访问了这座城市,并将其赠予其妻叶卡捷琳娜一世。1727年,察里津再次遭受火灾。1731年,察里津重建并加固。这座城市成为伏尔加河至顿河军事防线的中心。
1773年划归萨拉托夫总督辖区。1774年,叶梅利扬·普加乔夫两次围攻该城,但均未成功。1780年起,察里津成为萨拉托夫总督辖区的一个区镇。19世纪初,镇内开始出现小型工业(三家砖厂、两家蜡烛厂、一家芥末厂和一家啤酒厂)。五条邮路途经察里津:莫斯科、阿斯特拉罕、萨拉托夫、切尔卡瑟和察列夫。1862年,伏尔加-顿河铁路(察里津-顿河畔卡拉奇)开通;1879年开通至格里亚济,再至莫斯科;1897年开通至北高加索(途经季霍列茨克);1900年开通至顿巴斯。察里津曾设有多家航运公司的代理机构。1880年,诺贝尔公司的炼油厂投入运营,并建造了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储存设施。造船业(大型油轮驳船)和木材加工业也蓬勃发展。20世纪初,察里津已有230多家工厂(15家锯木厂、2家面粉厂、4家铸铁厂和机械加工厂、5家芥末和盐厂等)、银行和银行办事处。全市已通电话。
1913年,察里津出现了有轨电车,市中心安装了第一批电动路灯。此外,还建立了十座圣西里尔和圣美多德教堂和一座路德教教堂,以及一座东正教修道院、男女高中、一所职业学校、一所市立学校、两所公共图书馆、五家印刷厂、两所医院、两所门诊部、一家地方自治宠物医院、一个医学协会、一个细菌学实验室和一个气象站。每年举办三次夏季集市。贸易以运输为主:伏尔加河的货物通过铁路运往俄罗斯中部、顿河和北高加索地区。
国内战争期间(1918-1920年)
自1920年起,察里津一直是察里津省的中心。1925年,该市更名为斯大林格勒战役。1928年,它成为伏尔加边疆区一个区的中心;1932年,它成为下伏尔加边疆区的中心。1934年,伏尔加边疆区划分为萨拉托夫边疆区和约瑟夫·斯大林格勒边疆区,斯大林格勒成为后者的中心。1936年,斯大林格勒边疆区更名为伏尔加格勒州。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斯大林格勒重建了旧工厂,并新建了50多家工厂,其中包括俄罗斯第一家拖拉机厂(1930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StalGRES)和一家造船厂。1940年,斯大林格勒拥有126家企业。
伟大卫国战争(1941-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最重要的战役之一,于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城内及城外展开,标志着战争的转折点。德军第六集团军最初率先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发起进攻,第四装甲集团军于1942年7月31日紧随其后。在防御作战中,苏联红军消耗了斯大林格勒敌军主力,并为反攻创造了条件。苏军指挥部集中了更多兵力,发起进攻,最终包围并歼灭了纳粹德国第六和第四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三和第四集团军以及意大利第八集团军。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持续了200天。纳粹阵营损失了约150万人,包括阵亡、受伤、被俘和失踪——占苏德战争战线所有兵力的四分之一。
战后发展
1945年5月1日,斯大林格勒战役被授予英雄城市荣誉称号,这座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彻底摧毁。但战后不久,就开始重建。
现代伏尔加格勒是俄罗斯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根据1945年的总体规划,伏尔加格勒保留了其历史上形成的线性规划体系,沿河区域清除了工业建筑、仓库和其他阻隔居民区与河流的建筑物。该市东北部与伏尔加河水电站(位于伏尔加斯基)接壤,西南部与伏尔加-顿河航运运河接壤,这条运河使伏尔加格勒成为五海之港。
1961年,这座英雄城市从斯大林格勒更名为伏尔加格勒。1965年5月8日,被授予列宁勋章和苏联英雄金星奖章。
2004年,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就签署命令,将莫斯科无名烈士墓上刻写的二战英雄城市的名字恢复为斯大林格勒。2013年1月,伏尔加格勒市议会做出决定:在每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俄罗斯胜利日、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日,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胜利日、对日作战胜利纪念日、苏德战争的巴巴罗萨作战起始日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期间的天王星战役起始日等纪念日期间,这座英雄城市的名字仍然是斯大林格勒。2023年2月,俄总统普京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80周年庆典活动上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卫国战争的根本转折点,这座城市成为俄罗斯人民的象征。
2025年7月5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领导人根纳季·久加诺夫声称,伏尔加格勒应当恢复其旧称约瑟夫·斯大林格勒。他表示,俄罗斯共产党正在就此事起草相关方案。同年9月18日报道,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会见议会党团领导人时指出,关于伏尔加格勒是否有可能恢复其旧称“斯大林格勒”的问题应由当地居民决定,这个问题可以考虑。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伏尔加格勒是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州首府,在莫斯科东南1000千米处,坐落于伏尔加河下游平原,是伏尔加河下游最古老的城市。城市主体沿伏尔加河西岸平坦阶地延伸长约70千米,面积859.4平方公里,北纬48°45′、东经44°30′。
气候
伏尔加格勒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夏季平均气温26℃,冬季平均气温 -9℃。伏尔加格勒州的西北部位于森林草原带,东部则处于半沙漠和真正的沙漠地带。夏季气温的绝对峰值可达42至44摄氏度。大气温度的绝对最低值通常出现在1月和 2月,为零下36至42摄氏度。
地形地貌
伏尔加河格勒位于东欧平原东南部、伏尔加河沿岸高地东坡,地处里海低地边界,坐落在伏尔加河畔,沿伏尔加河右岸延伸超过60公里。
水文水利
该地区众多的河流(约 200 条,其中最大的是伏尔加河和顿河)主要属于亚速海和里海(严格来说,里海是一个盐湖而非海洋)的流域。该地区的两条主要河流伏尔加河和顿河通过运河相互连接,形成了通往白海、波罗的海、亚速海和里海的直接航道。除了这些河流可通航外,还建有水力发电厂,这些河流的水还被用于灌溉,填满了用于农业生产的水库。
行政区划
伏尔加格勒划分为八个行政区:拖拉机厂区、红十月区、中央区、捷尔任斯基区、伏罗希洛夫区、苏维埃区、基洛夫区和红军区,以及多个工人聚居区。
政治
人口
1926年,伏尔加格勒人口为15.10万人;1959年为59.38万人;1970年为81.50万人;1989年为99.89万人;2002年为101.14万人;2017年为101.56万人。截至2018年,伏尔加格勒市,人口数量为101万,其中90%是俄罗斯人。
经济
伏尔加格勒经济以服务业为基础,主要服务领域包括:行政服务、金融服务、交通物流服务、贸易、教育、医疗和旅游业。2013年,伏尔加格勒的零售额占伏尔加格勒州总零售额的64.7%,达896亿俄罗斯卢布,相关产业如下:
农业:“温室”农业生产合作社(种植黄瓜和番茄)。
工业:20世纪50年代,随着以此为起点的伏尔加-顿河运河的通航和伏尔加格勒水电站及干线输油、输气管的建成,成为伏尔加河流域最主要的工业中心之一。俄罗斯欧洲地区东南部的水陆交通枢纽。城市主体沿伏尔加河西岸平坦阶地延伸长约70千米。市区分为7个区。中央区为全市核心部分,商贸企业、火车站及河港均集中于此。工业区位于城北,建有伏尔加格勒水电站(装机254万千瓦)、拖拉机厂、钢铁厂和炼铝厂。南郊分布有江南造船、石油加工与石油化工企业等。
工业以机械制造(拖拉机、造船、石油机械等)为主,电力、石油加工与石油化工、冶金(炼钢、炼铝)也较发达。
伏尔加格勒是伏尔加格勒州最大的工业中心,加工工业主导部门如下:
社会
教育
伏尔加河格勒市全市有7所高等学校、4座剧院和3个博物馆,其中最著名的为国防博物馆。
文化事业
档案馆
伏尔加格勒州国家档案馆(1923年成立)。
图书馆
伏尔加格勒拥有数十座图书馆,主要包括:
博物馆
剧院
音乐机构
其他文化设施
体育事业
伏尔加格勒主要体育设施如下:
科研
交通
伏尔加格勒的机场位于市区西北的古姆拉克。伏尔加格勒是大型交通枢纽,交通线路如下:
人文
城市标志
市旗
伏尔加格勒的旗帜为一块红色长方形,中间两侧分别绘有英雄城市伏尔加格勒的盾徽。英雄城市伏尔加格勒旗帜的宽长比必须为2:3。红色是俄罗斯国旗的传统颜色,象征着勇气、主权、为祖国浴血奋战、力量和活力。旗帜上绘有英雄城市伏尔加格勒的盾徽,象征着旗帜属于这座城市。盾徽与旗帜的比例必须为1:7。
徽章
根据官方说法,察里津建于1589年,但直到19世纪中叶,该城市才拥有自己的市徽。盾徽的历史起源于此。奉彼得大帝之命,圣彼得堡设立了纹章局,即纹章学部。其职责包括编制和批准盾徽。1722年4月12日,根据彼得大帝的私人敕令,意大利裔伯爵弗朗西斯·桑蒂被任命为纹章局助理兼盾徽编纂者。从1724年开始,纹章局开始为尚未设立盾徽的城市编制盾徽。从那时起,城市盾徽便出现在城市机构的印章和驻扎在这些城市的军团旗帜上。盾徽的编制被宣布为国家大事。但这项工作耗费大量人力,需要收集城市信息。为此,研究人员向各城市发放问卷,询问城市的建立日期、自然条件、动植物种类等等。问卷末尾要求提交一张该市盾徽的图纸和说明(如果已有)。这份问卷收集到的信息目前保存在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国家档案馆,但其中不包含任何关于察里津市的信息。察里津市盾徽最早出现在桑蒂(Santi)编纂的盾徽收藏中,但其作者不详。
最初,从1729年到1730年,察里津龙骑兵团的徽章被用作察里津的市徽。察里津保留了其要塞地位,龙骑兵团也长期驻扎在那里提供补给。该徽章图案为红色底色上两条交叉的银色鲟鱼。然而,该徽章并非官方认可的市徽。
察里津市徽本身创作于19世纪中叶。初稿被否决。它看起来像一面法国盾牌,被一条水平线分成两等份。上半部分是省会城市萨拉托夫的盾徽(蓝色背景上三个小圆盾),下半部分是红色背景上金色的帝国皇冠。盾徽上方是城市皇冠。在初稿中,皇冠象征着城市的名称。然而,根据纹章学规则,将城市皇冠置于皇冠之上是不允许的,因此初稿被否决了。
察里津直到1854年才正式获得市徽。10月29日,市徽经尼古拉一世皇帝批准,12月16日,市徽经参议院审议并最终批准。市徽的描述如下:一面法国盾形纹章,被一条水平线分成两等份。上半部分是省级城市萨拉托夫的市徽(蓝色底色上三枚小金鱼),下半部分是红色底色上两枚交叉的银色小金鱼。市徽上方有一顶市徽,与其区级市的地位相符。
随后,国徽进行了修改,增加了与省会地位相符的元素——金色皇冠和缠绕着圣安德烈绶带的橡树叶花环。此次修改可能是因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察里津成为了俄罗斯东南部最大的商业和工业中心。
1917年后,市徽不再使用。1965年,英雄城市伏尔加格勒荣获列宁勋章和金星勋章后,重新设计市徽的议题再次被提出。1966年1月10日,伏尔加格勒市工人代表会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关于英雄城市伏尔加格勒市徽》的决议。并宣布举行公开设计竞赛,但无人中标。竞赛的要求使得在市徽中反映红色察里津和斯大林格勒的英雄事迹以及战后城市居民的创造性劳动变得非常困难。此外,当时的纹章学知识也明显匮乏。经过艺术基金会的一组艺术家——叶夫根尼·鲍里索维奇·奥布霍夫(YevgenyBorisovichObukhov)、赫尔曼·尼古拉耶维奇·李(GermanNikolayevichLi)、阿列克谢·格里戈里耶维奇·布罗夫科(AlexeyGrigoryevichBrovko)和根纳季·亚历山德罗·维奇哈诺夫(GennadyAlexandrovichKhanov)——的进一步努力,该徽章才于1968年3月4日获得批准。
国徽描述如下:英雄城市伏尔加格勒的国徽整体造型遵循传统纹章学。其基调为金色盾牌,盾牌由“保卫斯大林格勒”勋章绶带分成两半。国徽上半部分象征着伏尔加河畔这座坚不可摧的要塞,以红色城墙的城垛为代表。红色象征着勇气、主权、为祖国浴血奋战、力量和活力。此外,授予伏尔加格勒的“金星”勋章以金色点缀,背景为红色。国徽下半部分描绘了一个金色的齿轮,象征着这座城市发达的工业,以及一捆金色的麦穗,象征着伏尔加格勒土地的富饶。国徽这部分贯穿整个区域的蓝色象征着伏尔加河。宽高比为8:9。这种形式的盾徽至今仍然存在。
著名景点
现存建筑古迹
城市景观与纪念设施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博物馆,也称全景图博物馆,位于伏尔加河沿岸的苏维埃大街上,是一幢造型高大、式样新颖的白色建筑物。展厅内陈列着3500余件展品,其中包括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战争遗物。
博物馆中央大厅内悬挂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战况巨型全景图,沿大厅中央的螺旋型楼梯拾级而上,登上顶层,当年震撼世界的激战场面跃然再现于眼前。画面以当年的主战场——城市制高点马马耶夫山岗为中心向四方铺陈展开。全景图巧妙地把画面同模型、实物、地形融为一体。全景图长5米、高3米,由8人花费两年时间才创作完成,是俄罗斯最大的全景图。
纪念馆地下大厅里,陈列着烈士的遗物。纪念馆外,陈列有苏联红军当年使用的武器,充当着这段光荣历史的证物。旁边是一幢5层楼房的残垣断壁,墙上布满弹孔。
友好城市
荣誉奖项
2020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发布,伏尔加格勒排名第420位。
2020年12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联合推出的“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发布,伏尔加格勒经济竞争力排名第729位,可持续性竞争力排名第816位。
重要事件
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到1943年2月2日为止,苏联军民与德国法西斯主义进行了6个半月的殊死搏斗,以牺牲85万红军将士与平民的巨大代价,最终赢得了胜利,完成了苏德战争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的转折,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1942年7月,德国法西斯先后动用150多万兵力,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战役,切断伏尔加河并控制高加索地区,然后北攻莫斯科。之所以选择斯大林格勒,除了战略地位的考量,还因为这座城市被冠之以当时苏联最高统帅的名字,因此它的得失对战局和人心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德军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攻进城内,到1942年11月,德军虽然已经占领了整座城市80%的地区,但始终不能全部占领。苏联红军仍在进行着顽强抵抗,他们与德军展开了残酷的巷战。一条街道、一幢房屋,甚至是室内一堵墙的争夺,都要经过数天的激烈战斗才能分出胜负。
在一个粮食仓库里,苏联中国工农红军和德军短兵相接,甚至连对方的呼吸声都能听到,双方激战了一个多星期,德军才不得已而撤走。一个叫扬科夫・巴甫洛夫的红军军官带领士兵抢占了市中心的一幢大楼,在这里坚守了整整58天,倒在这幢建筑前的德军不计其数。战后,这幢大楼被命名为“巴甫洛夫大楼”,成为一个著名的纪念建筑。苏联红军的这种“贴身战术”有效阻止了德军炮火优势的发挥。
双方在废墟中互相射击,狙击手的作用因此凸显。有一位苏联红军狙击手从战争开始到当年11月24日共击毙了224名敌人。这位战士就是好莱坞大片《兵临城下》中的主人公瓦西里·扎伊采夫的原型。
在最后3个多月的战争中,苏联红军成功反击,清除了城外障碍,重创了困在城中的德军第六集团军。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德军弗里德里希·保卢斯元帅率2000多名校级军官投降。这被阿道夫·希特勒称为德国战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元帅投降”。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伟大胜利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根本上扭转了“二战”的战局,奠定了苏德战争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基础。
由于这场战役规模太大,伤亡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但据学者估计,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共损失80多万人,其中75万人阵亡和受伤,还有9.1万人被俘。同时,苏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总数超过112万人,其中死亡人数47万多,受伤和被俘人数则超过65万。在德军攻入城区短短一个星期内,超过4万市民被杀,在整个战役中牺牲的平民人数没有准确统计,但远远超出这个数字。
战后,苏联迅速重建几乎被夷为平地的斯大林格勒战役。1945年,斯大林格勒和其他三座城市被斯大林命名为“英雄城市”。
伏尔加格勒.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10-11
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市.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10-11
old.bigenc.ru.geography.2025-10-03
历史.volgadmin.ru.2025-09-28
浴火重生的英雄之城——走访伏尔加格勒.腾讯网.2025-09-30
一场持久的争论:斯大林格勒恢复原名为什么这么难?|界面新闻 · 天下.界面新闻.2025-09-30
曲靖市和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市举行视频会议 共同推动友好城市合作迈上新台阶.曲靖市和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市举行视频会议 共同推动友好城市合作迈上新台阶.2025-10-14
俄伏尔加格勒是否有可能恢复其旧称“斯大林格勒”?普京表态.腾讯网.2025-09-30
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地球在线.2025-09-30
geography.russia-ic.com.2025-10-03
Leadership.volgadmin.ru.2025-10-03
云南省曲靖市与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市以青春为约 绘就友谊之桥.云南省曲靖市与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市以青春为约 绘就友谊之桥.2025-10-14
volgadmin.volgadmin.ru.2025-09-28
研究报告.全球城市实验室.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