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王琪,原名王养院,1937年出生于中国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是一名因迷路滞留印度54年的中国军人。

1960年,王琪报名到青海参军,被分到兰州军区第55师工兵营。1962年,王琪随部队参加中印边境战争。同年12月,战争结束,部队准备撤离。1963年元旦放假,王琪离开部队去外面转,在森林里迷了路。他向印度红十字救护车求助,结果被交给了印度部队。印度方面以“间谍罪”将其送进监狱,直至1969年才将他释放。警察把王琪安排在印度中央邦的蒂罗迪村生活。1975年,王琪和村子里的一位印度女性结婚。此后十年间,他们生养了两儿两女。

从1977年起,王琪老人一直向印度政府提出回国申请,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印度有关部门的回应。1986年,大哥王致远接到了王琪的来信,王琪终于与中国的家人取得联系。2013年5月,中国驻印度使馆为王琪颁发了为期10年的中国护照,并每年向其提供生活资助。2017年2月10日,王琪获发印度出境许可,并可随时返回印度。中国驻印度使馆也为其印籍家属免费颁发了中国签证。2月11日17时55分,当王琪乘坐的飞机降落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滞留在印度54年回到祖国的中国老人终于踏上了家乡的土地,与亲人团聚。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7年,王琪出生,老家在咸阳市乾县薛录镇薛宅南村,家里有兄弟姐妹七个,王琪是家里的老三。王琪小学就读于乾县薛录镇,在初中的时候被大哥王致远带到咸阳的中学上学,高中毕业后,又到附近某工厂技工学校读了一年。王琪年轻时高大强壮,爱打篮球,1958年前后,被当时的陕西省体委“招工”去打篮球。1960年,王琪报名到青海省参军,被分到兰州军区第55师工兵营。

意外失踪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打响。王琪跟随兰州军区第55师从青海驻地前往中印边境,参加中印边境的战斗。王琪是工兵,负责修路、修桥和去除路障,以便让后续部队顺利通过。部队开始在兰州施工,后来到了青海湖边,此后直接开进西藏自治区。12月,战争结束,部队准备撤离。1963年元旦放假,王琪离开部队去外面转,走了很远以致忘记回去的路。2号还在森林里,3号他听到了汽车的声音。那是印度红十字会的车,因为战争已经结束,王琪向他们求助,结果被交给了印度部队。王琪所在部队发现王琪失踪后,排长王祖国和营队三百多人在达旺地区的山上、森林、附近村庄,河流边找了一个星期,一无所获,最后无奈撤离。王祖国让人把王琪的物品保存下来,以免人回来了,物品遗失。昔日的战友几乎每年聚会一次,每次见面,都不免提起“失踪”的王琪。

在印度生活

印度部队将王琪交给了有关部门,他被以“间谍罪”送进监狱。接下来的七年王琪在不同监牢度过,直至1969年当地法院下令将他释放。警察把他送到印度中央邦的矿区蒂罗迪村,当年那是一片被湖泊和森林包围的荒僻之地。在那个村子里,他在面粉厂打工谋生,后来又自己零售些粮食和调料。在监狱里他和警察学会了英文,出去后又艰难地学会了印地语。由于王琪是生活在印度的外国人,身份一直不明朗,经常被当地人欺负,每当受到委屈和不公正待遇时,他就特别想念祖国,想念陕西省老家。1975年,王琪和村子里的一位印度女性苏希拉(Sushila)结婚。此后十年间,他们生养了两儿两女,但大儿子因为疾病不幸离世。但是印度政府仍然没有向他发出任何正式身份证明文件,因为当局仍不能确定王琪的身份。

与中国家人联系

1986年,中国和印度的关系缓和,两个国家之间可以信件往来,于是王琪写信给中国的亲人。大哥王致远收到信后,发现信件寄自遥远的印度,一眼就认出那是弟弟王琪的笔迹。王琪终于和中国家人取得了联系。2009年,王琪的侄子王英军以游客身份前往印度,两人相约在首都新德里的一家酒店见面。第一次见面,他形容王琪的境况“很糟糕”,并不像信中说的那样好,甚至因为穿着落魄,王琪在进入酒店时还被保安拦下。那次王英军从印度带回了叔叔的一张照片。家人见到照片后,才吃了“定心丸“。30多年来,依靠书信和电话,王琪保持着和家人的联系,也为回家做着各种努力。2017年1月10日,王琪在一名外国记者的帮助下,和哥哥王致远进行了视频,王琪还将几个儿女带到视频前让他们给伯父打招呼。

申请回中国

从1977年起,王琪老人一直向印度政府提出回国申请,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印度有关部门的回应。王琪和家人联系上后,无论是给家里写信还是打电话,都会流露出想回中国,想回陕西省的想法,希望家里人能帮自己想办法,但由于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返乡一事一直进展不大。2012年,事情出现了转机,经向中国驻印度使馆求助,王琪的情况得到使馆方面高度关注。因已时隔多年,王琪无法提供任何身份证明,大使馆迅速与国内相关部门和亲属核实并确认了他的身份。在核实王琪的中国公民身份后,中国驻印度使馆于2013年5月为王琪颁发了为期10年的中国护照,并每年向其提供生活资助。为帮助王琪回国,中国驻印度使馆一直与王琪一家和印度政府保持沟通,为他争取出境许可。

2017年初,经媒体报道后,王琪回家一事得以加速推进,中国驻印度使馆第一时间派人慰问王琪,并同印高层接触,敦促印方特事特办,尽快发放出境许可,满足老人晚年的返乡愿望。中国驻印度使馆罗照辉大使在同印度外交部高层接触时,明确表示元宵节在中国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希望王琪能在元宵节前回乡,和家人团聚。因此双方同意以元宵节为时间表,倒推有关安排。据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陆旭介绍,在外交部和中国驻印度使馆不懈努力之下,王琪于2月10日获发印度出境许可,并可随时返回印度。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也为其印籍家属免费颁发了中国签证。

回到祖国

2017年2月9日,王琪和家人从印度中央邦蒂罗迪村出发,到新德里乘机飞往目的地咸阳市,这是他滞留印度54年后首次回国。2月10日,位于印度新德里昌纳克普里的中国大使馆为王琪及家人举行了欢迎会。王琪及家人抵达大使馆,看到大红横幅上写着“热烈欢迎老兵王琪回家”,王琪的眼睛湿润了。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对王琪及其家人表示慰问。此次王琪一家五口一起回乡,王琪的儿子、儿媳、孙女和一个女儿随他一起出发,妻子和另一个女儿则因护照办理进度问题,没能同行。使馆为王琪家人发放了亲属团聚签证,可在1年或2年内多次往返中国。考虑到王琪年龄较大,一行人数较多,语言不通,使馆方面派主管公参及工作人员陪同王琪一家一起乘机抵达北京。外交部领事司也会派人去机场迎接。

在北京短暂停留后,11日17时55分,当飞机缓缓降落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滞留在印度50多年回到祖国的王琪终于踏上了家乡的土地,王琪老家四代人60多位亲属到机场接机。久别的亲人,抱头痛哭。合影上,他与大哥和二哥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脸上满是泪水。王琪老家薛宅村也很重视王琪老人回来,为此村里组织人员打扫了卫生,并安排村上的锣鼓秧歌队进行了排练。

个人生活

1961年,王琪的母亲想念在青海省服兵役的王琪,大哥王致远便请假带着母亲去了青海,到了西宁市才知道部队换防到青海湖。部队首长体恤老人,打电话让王琪来西宁见家人。那次见面,母子三人特地合影留念,两个儿子左右拥着母亲,一脸幸福。但那次见面后,王琪就和家人中断了联系。

1986年,大哥王致远收到王琪的来信,信的抬头,工整地写着“亲爱的母亲大人……”而此时,王琪的母亲去世已有3年。信中,王琪诉说了自己的近况和思亲之情。读完弟弟的信,王致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信去了母亲的坟头,读给母亲听。王琪最牵挂的,是自己的母亲。但怕他伤心,亲人们都回避了母亲去世的消息。直到2008年,王琪坚持想和母亲通话。王致远只好告诉弟弟母亲早已去世。

王琪回国后,外界许多人都很关心老人今后的去向,以及他留在印度的妻子和女儿下一步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侄子王英军说,老人短时间内会在陕西省的,今后也一定会在这里养老。等条件成熟后,也会把留在印度的老伴和女儿也接过来。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人物轶事

连吃七碗手擀浇汤面

回到老家咸阳后,在临时住宿的酒店内,王琪吃了七两浇汤面。王琪吃的正是乾县特色小吃手擀浇汤面,每碗一两,没有为了适应王琪老人专门改变材料,原汁原味,此外,老人回乡第一餐还有乾县肉拌菜、咖喱炒饭、乾县油锅盔以及陕西的锅仔羊肉。离乡54年来,王琪最想念的是“家乡的手擀面”,为了让王琪能第一时间吃到手擀面,弟媳妇常贵琴一大早就起床揉面,为了保证面的口感,把揉好的面用塑料袋裹住。

滞留印度54年的老兵今日回家 明日回村扫墓探亲.网易新闻.2024-04-08

滞留印度54年老兵王琪回家:吃上了热腾腾的手擀面.国际在线新闻.2024-04-08

老兵王琪的五十年归途:84岁大哥摸摸他的头说“你回来了”.手机环球网.2024-04-08

滞留印度54年老兵王琪亲述6年狱中生活和在印娶妻经过.澎湃新闻.2024-04-13

外媒称中国老兵被困印度50年 中国大使馆回应“此事定能圆满解决”.环球国际.2024-04-08

滞留印度54年 中国老兵有望今天回国.央视网.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