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楷木雕刻是山东省曲阜市传统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曲阜黄连木雕刻是山东省古老的地方传统雕刻艺术之一,以特有的手工技艺钦誉中外,迄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孔子门人子贡为楷雕创始人,他为恩师庐墓六年,为寄托哀思,便用楷木雕刻其师孔子、师母官氏的两尊圆雕坐像,现已成千古传世之宝,存于孔子博物院内。
在古代,上乘的楷雕名贵非凡,是孔府衍圣公进献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的贡品或礼品,楷木雕刻有圆雕、浮雕、透雕、镂空雕等多种形式,全部工艺过程由十几个制作环节构成。传统产品以寿杖、如意为主,现今品种已发展到近百个,可以雕制孔子像及人物、花鸟、走兽等各种形象,也可以制作文具,黄连木雕刻刀法古朴简约,工艺精致细腻,造型端庄厚重、形神兼备,具有民族气派和地域特色。目前,在原有基础上保证这项特殊工艺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曲阜楷木雕刻行业的主要任务。2008年6月7日,曲阜楷木雕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Ⅶ-58。
产地历史
曲阜市是历史文化名人孔子的故乡。曲阜作为圣人之乡,礼仪之邦而名扬四海,曲阜楷木雕刻是曲阜独有的传统手工艺术,为曲阜“三宝”(楷雕、碑帖、尼山砚)之一。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技艺精湛,品种繁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艺术特色
曲阜楷木雕刻经历代艺人们的辛苦创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取法正宗,形神兼备,刀法古朴简约,浑厚精细。楷雕技法分圆雕、浮雕、透雕和镂空雕。楷雕的制作工艺计有十几道之多。楷木雕产品也由原来的“寿杖”、“如意”几个品种发展为孔子像、各种人物、花鸟走兽和文具等近百个品种。如意图案有龙、凤、蝠、鹿、鹤、八仙、三星等题材,寓意好运当头、幸福吉祥。头为野生灵芝祥云状,通体雕花、浮雕、透雕、镂空雕等众多雕刻技法,交叉使用。作品赋有神韵,行乎自然、高贵典雅。
发展进程
历史上,曲阜楷雕历来是孔府象征吉祥如意的装饰品,其上乘之作是孔府向历代皇帝进贡的贡品和馈赠达官贵人的礼品。光绪十七年,山东巡府张汝梅,献给太后的寿礼就有两架如意:一家如意刻八仙贺寿、群仙各异栩栩如生,另一架刻百子祝寿,细致处细若发丝,神态和蔼可亲,被称为绝迹。新中国成立后,楷雕佳品多次参加全国及世界工艺美术大展,均获大奖。1984年,楷雕“八仙如意”被国家外事部门选定为国家主要领导人出访礼品,为国争光。曲阜楷雕已成为一种尊贵、高雅、吉祥、和谐的象征。凡来曲阜市旅游观光者,多选购一些楷雕艺术品,或收藏观赏,或作馈赠礼品。曲阜楷雕受到了国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赞誉。这些都充分体现和证明了曲阜楷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曲阜楷雕这株东方艺苑中的奇葩,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显示了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致非遗敬匠心之木雕(曲阜楷木雕刻).光明网.2024-04-04
关于曲阜楷木雕刻.光明网.2024-04-04
木雕(曲阜楷木雕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4-04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4-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