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雄屏(外文名:Peggy Chiao),出生于1953年,中国台湾台北市人,毕业于中国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中国台湾电影中心主任,中国台湾电影学者、监制、制片人。
1980年,焦雄屏取得美国德州奥斯汀分校影视专业硕士学位,后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州 UCLA 博士班。1981年,焦雄屏返回中国台湾,后任《世界电影》编辑和《中国时报》记者。焦雄屏监制的作品包括《香港情怀》《望乡》《洞》《十七岁的单车》《半镜》等。她著有《映射台湾》《映射中国》《时代显影》等八十本书。1989年,她与邱戴安平合作创作了电影剧本《阮玲玉》。2014年,焦雄屏参与制作了访谈节目《聚焦》。2025年3月18日,焦雄屏参加了一档广播节目,分享了观看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带来的惊喜,也表达了对于《哪吒3》的期待。
焦雄屏曾任中国台湾金马奖主席,在任期间改革评审制度,引进国际奖项。她曾获得印度影展终身成就大奖、台北电影节特殊贡献奖等荣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焦雄屏,生于中国台湾台北。毕业于中国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在学期间就担任《世界电影》总编辑,毕业后短暂在《中国时报》担任记者。1980 年代取得北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影视硕士学位,后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州 UCLA 博士班。
工作经历
焦雄屏曾任教中国台湾艺术学院,东海大学,政治大学, 台湾辅仁大学,并曾任台北艺术大学电影创作研究所所长。为《中时晚报》撰述委员及《联合报》专栏作家。1980年代成功推动中国台湾新电影运动,之后并在上百个国际电影节担任评委,也帮助第五代与第六代导演在国际上建立知名度。策画出版了数个出版社的电影丛书,翻译的《认识电 影》是大部分华人的入门电影书。监制作品有《洞》《十七岁的单车》《蓝色大门》《听说》《二弟》《白银帝国》《五月之恋》《爱你爱我》《战‧鼓》《意外的恋爱时光》《侯孝贤画像》《超少年密码》等,策画《绿帽子》《命带追逐》《被偷走的那五年》《苹果》《观音山》。1990 年与邱刚健合作电影剧本《阮玲玉》由关锦鹏执导,获中国台湾金马奖评审团特别奖、香港金像及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大奖;《十七岁的单车》与《爱你爱我》分别获柏林电影及评审团大奖与最佳导演大奖。《洞》获芝加哥金维克多·雨果大奖以及戛纳费比西奖。著着有《映射台湾》《映射中国》《时代显影》《亚洲电影新风貌》《焦雄屏看电影—台港系列》《焦雄屏看电影—好莱坞系列》《香港电影风貌》《法国电影新浪潮》《改变历史的五年:国联电影研究》《风云际会》《阅读主流电影》《艺术电影与民族经典》等八十本书。此外,焦雄屏创办中时晚报电影奖。
2024年11月,焦雄屏担任第六届金鸡电影创投大会制作中项目单元评审团主评委。2025年3月18日,焦雄屏参加了一档广播节目,分享了观看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带来的惊喜,也表达了对于《哪吒3》的期待。
社会任职
主要作品
制片作品
参考资料:
参演纪录片
参考资料:
参演脱口秀
参考资料:
其他作品
参考资料:
出版书籍
获得荣誉
作品荣誉
参考资料: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焦雄屏人称“台湾电影教母”,一直是台湾年轻影人的幕后推手。”——《豆瓣电影》 评
“焦雄屏察觉到电影导演该换代了,部分成熟导演选材的敏感度在降低,创作固化。焦雄屏便提出了“三城记”计划,找两岸三地的一批新导演,用新的美学讲新的故事。”;“拍摄青春片题材,焦雄屏有许多创作经验。”——《腾讯新闻客户端》 评
“焦雄屏的电影革命,制作台湾新电影她是为求真和创作。”——《客家公共传播基金会》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