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中国的2/3。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区和中国西南地区。行政区域上,南方包括江苏省、安徽、浙江省、上海市、湖北、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海南省、台湾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约占中国陆域面积的25%。截至2024年,人口约占中国的55%,汉族占大多数,少数民族约有30个。
中国南方地区地形复杂,东西差异明显。横跨第二、第三级阶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沿江有面积最大的平原和三角洲。中国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中国南方地区拥有页岩气、锰、钒、钛、钨、锡、锑、稀土、锂、磷等多种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目前形成了湖北鄂州黄石铁铜金矿业经济区、四川攀枝花市钒钛矿业经济区等几十个重点矿业经济区。可再生能源储量十分丰富,水电资源方面,沿长江分布有金沙江、雅砻江、南盘江、红水河等大型水电基地;风力发电方面,云南省和江苏省占比较高;光伏发电方面,江苏、浙江省、安徽发电量在南方地区城市中占比较高。
中国南方地区风景名胜众多,有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周庄、同里镇、西湖、乌镇、西塘镇等。传统文化有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等。
历史成因
对于中国南北地区的划分,由来已久,通常意义上是指自然地理上的南北划分,1908年,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出发,在其所著的《新撰地文学》中首次提出“北岭淮水”为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其中“北岭”“淮水”分别指秦岭和淮河。之后又有不少学者从气候界限、地质地貌界限、水文界限和野生动物分界线、植被界限和人文分界线方面对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线和亚热带北界展开研究,这些研究对于认识中国自然地理规律和指导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地表上的地带景观是连续的、稳定的,很难找到两边的地理、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景观截然不同的一条线,分界线南北差异的形成是通过相当宽的一个带来完成的,这个带便是由南北气候分界线位置而确定的南北过渡带。
位置境域
自然区划
中国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中国的2/3以上。秦岭-淮河一线,通常也被叫做“冬季0℃等温线”,以它划分南北,主要依据冬季气候特征的差异。
中国南方地区面积约占中国陆域面积的25%。截至2024年,人口约占中国的55%,汉族占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
行政区划概念
中国南方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区和中国西南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省、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台湾、甘肃省、河南省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自然地理
气候
降雨
中国南方地区跨热带和亚热带温度带。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主要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3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湿润区。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中国南方地区每年5月下旬,夏季风从华南沿海登陆,雨季开始,一直到9月底基本结束。每年夏季风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变化很大,向北推进的程度也不一样。当夏季风来得早、去的迟时,预计长时间滞留,便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若夏季风来得晚,又去得快,中国南方地区的雨水不足,长时间的高温少雨天气又使南方容易发生干旱。
日照
一般来说,中国南方夏季较长冬季较短;北方则冬季较长,夏季较短。秦岭淮河以北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秦岭-淮河以南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下。秦岭-淮河以南冬季(亦以1月为例)平均气温在0℃以上。秦岭-淮河以南年降雨量大于800毫米。
植被
中国南方地区由于水热充足,植被常绿,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地形地貌
地形
中国南方地区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被称为“红土地”。中国南方地区地形复杂,东西差异明显。横跨第二、第三级阶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沿江有面积最大的平原和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四大地形区及数干里海疆共同构成了多山多水的南方地区。
主要地形区
东部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位于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西部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位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主要地理单元
长江中下游平原
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位于长江中下游干支流两岸,由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皖中平原)、长江三角洲五部分组成。长江中下游平原自巫山以东,沿长江中下游东西延伸,南北宽窄不等,地势低平,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河道弯曲、湖泊众多,港汊纵横,向有“水乡泽国”之称。是中国水稻和家鱼的主要产区。
东南丘陵
长江以南交错分布着不少低山和丘陵,其中最重要的是江南丘。该丘陵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南岭以北,武韦山以西,雪峰山以东。主要分布在安徽东南部和湖南省、江西省境内。这里红壤分布广泛。东南丘陵还包括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东南丘陵林木茂盛,山青水秀,其中黄山、庐山、衡山、武夷山、雁荡山、桂林市等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四川盆地
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省东部和重庆市,是中国面积最大,形态最完整的外流盆地。盆地内部丘陵起伏,海拔在50米左右。西部的成都平原面积6000多平方千米,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四川盆地紫色土分布广泛,是富含磷、钾的肥沃土壤。盆地中的丘陵被修成梯田,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油菜、甘蔗、柑橘的产区。这里有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分布在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高原上广泛分布着深的石灰岩层,地面崎岖不平,多峡谷、急流和瀑布。在连缩起伏的山岭间,常形成小盆地,当地称“坝子”。“坝子”是高原山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城镇集中的地区。云贵高原东部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分布区之一,这里石灰岩峰林、石林彝族自治县、石芽、斗、洼地、溶洞、暗河等广泛发育云南的昆明市石林风景区,贵州的许多溶洞、瀑布(黄果树瀑布)都是旅游胜地。
矿产资源
中国南方地区拥有页岩气、锰、钒、钛、钨、锡、锑、稀土、锂、磷等多种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如大余县的钨矿、德兴的铜矿、湖南水口山的铅锌矿、锡矿山(冷水江市)的锑矿、广西平果的铝矿、贵州铜仁的汞矿、云南省的锡矿等都很著名。铁矿储量不如北方地区丰富,但在四川攀枝花市安徽马鞍山市、湖北大冶、海南石碌也有分布,为攀枝花、马鞍山、武汉、上海市的钢铁工业提供了铁矿石来源。南方地区能源矿产较少,大型煤矿仅有淮南市、贵州六盘水市、四川攀枝花等,四川自贡有天然气分布。但本区中水能蕴藏丰富,目前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河的干支流上已建设了葛洲坝等20多座大型水电站。
水文
河流
中国南方地区,河流水量大,汛期长,冬季无结冰现象。自然区划下,主要河流有长江干支流、西江干支流、淮河、钱塘江、闽江等。其主要特点为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水能资源丰富,航运价值高。其中长江因其航运价值被称为“黄金水道”。
湖泊
中国南方地区湖泊众多,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最为集中。主要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中国第三大湖和第二大淡水湖(原为第一大淡水湖,因为持续萎缩,退居淡水湖第二)。
经济发展
以水田为主的耕作业
中国南方地区水热资源丰富,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中国第一位,且普遍种植双季稻,海南省等热带地区可种三季稻。本区小麦、棉花、油菜、甘蔗的产量也很大。河、湖、渔塘等水域盛产家鱼,并种植菱、等水生植物。区内的长江下游一向被称为“鱼米之四川盆地被称为“天府之中国许多著名商品粮基地就分布在本区。
热带、亚热带经济林木及水果产区
中国南方地区盛产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木水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适宜种桑养蚕,是中国主要的蚕丝产区。珠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出的基塘生产方式,具有农业上的特色。
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台湾和四川盆地盛产甘蔗,是中国糖料作物的基地。本区的丘陵低山盛产经济林木及作物,如茶、油茶、油桐、树、孟宗竹、杉木、树和柑橘等。东南林区是中国三大林区之一。
海南岛、雷州半岛和云南省南部的热带季风气候区,是中国发展热带作物的重要基地。主要产橡胶、剑麻、油棕、椰子、咖啡、可可、胡、腰果等。
本区热带、亚热带果树种类繁多,主要有香蕉、柑橘、芒果、柚子、荔枝、龙眼、盐水凤梨等。各种水果中,产量最大的是香蕉、柑橘和菠萝、荔枝等特产。
长江沿岸地带工业的发展
中国南方地区的东部沿海,工业部门多样,纺织工业及有色金属工业在中国占重要地位。工业部门正从沿海向内地发展。
长江三角洲,以上海市、南京、杭州市为中心的沪宁杭工业区,轻重工业发达,尤以轻型和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等工业最为突出,是具有高精尖特点的综合工业区。长江中游的武汉、黄石市、大冶市一带,已发展为钢铁、重型机械制造、轻纺为主的工业区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等地发展为有色冶金、机车制造为主的湘中工业区。宜昌市、襄等地发展为电力、汽车制造等为主的鄂西工业区。成都市、重庆市等地发展为钢铁、机器制造、化学等综合性的成渝川中工业区。攀枝花市、西昌市、六盘水市建成以钢铁、煤炭为主的攀西工业区。还有以湖、赣、粤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多种有色金属工业区。
沿海工业的发展
本区许多沿海城市是中国开放较早的通商口岸。广州市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工业城市,轻纺工业一直占重要地位,每年在这里都举行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本区沿海工业迅速发展,形成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这一地带包括沿海的经济特区(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厦门市、海南岛)、沿海开放城市(南通市、上海市、宁波市、温州市、福州市、广州、湛江市、渤海等)和经济开放区(浦东新区及长江三角洲、福建省沿海及闽南泉州、漳州市、厦门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广西沿海等)。沿海地带是本区工业最发达的地带。
经济特区和开放区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8月,五届中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随后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厦门市4个经济特区的开发和建设逐步展开。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中国沿海14个港口城市。1985年2月,又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初,又决定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全部对外开放。同年4月,七届中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经济政策。1990年4月,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开发浦东新区,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实践证明,经济特区不仅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且在推进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发挥了窗口作用、试验作用和排头兵作用。
交通运输
内河航运发达
中国南方地区河湖众多、水流平稳,河水终年不冻,是中国内河航运最发达的地区。长江是航运价值最大的河流,被称为“黄金水道”。淮河干支流经过整冶,航运条件也较好。京杭大运河起着联系江、淮水系的作用,在苏、皖地区形成江、淮、河、海的联运系统。珠江水量丰富,是中国第二条重要航道,也是本区南部的运输动脉。
海运便利
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吞吐量居中国首位,它位于长江入海处,居中国大陆沿海南北航运的中点,又是京沪、沪杭铁路的接点,在海陆交通和长江航运方面具有枢纽地位。黄埔港位于广州市东面的珠江口,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湛江市、宁波市、福州市、厦门市、北海、海口市也都的本区重要的海港。
铁路网的兴建
中国南方地区的铁路干线南北向有京沪铁路、京广铁路、焦柳铁路、宝成铁路成昆铁路和京九铁路。东西向有沪杭-浙赣、湘黔-沪昆高速铁路、汉丹-襄渝-成渝铁路。在这些铁路干线上又连接一些通往沿海或边境的铁路。如杭甬线(杭州市-宁波)、鹰厦铁路(鹰潭-厦门)、川黔铁路黔桂铁路(重庆-贵阳-柳州市)、湘桂铁路(衡阳-凭祥市)、黎湛铁路(黎塘-湛江)、昆河铁路(昆明市-河口)及京九铁路(北京-九龙)和南昆铁路(南宁-昆明)。
风景名胜
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位于德阳市广汉的鸭子河南岸,面积约12平方公里,年代距今4500年至2900年。遗址核心区域的三星堆古城址面积约3.6平方公里,已发现城墙、祭祀区、宫殿区等重要遗迹。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主体是一座城址,由大城、西南小城、西北小城(月亮湾小城)、东北小城(仓包包小城)构成,平面略呈北窄南宽的梯形,总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大城的东、西、南三面城墙保存至今,城址内发现了密集的房屋遗迹、灰坑、手工业作坊、墓地等。三星堆遗址可分四期,其中三星堆遗址三期约相当于二里岗上层一期至殷墟一、二期,三星堆遗址四期约相当于殷墟三、四期至西周公国早期。
金沙遗址
2001年2月在成都市区发现的金沙遗址,分布范围约5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距今约3200年—2600年)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
九寨沟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脉南段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地处岷山南段弓杠岭的东北侧。距离成都市400多千米,系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山谷深切,高差悬殊。北缘九寨沟口海拔仅2000米,中部峰岭均在4000米以上,南缘达4500米以上,主沟长30多公里。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也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传统文化
戏曲
越剧
越剧是长三角重要的地域文化现象之一。发源于绍兴市地区的嵊州市,始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戏”等;20世纪30年代中期,为与绍兴大班(绍剧)区别,取绍兴为古越国之意,改称为“越剧”。它起源于清末嵊县农村的“落地唱书”,其曲调为“四工合调”、“呤哦调”,经历了男班越剧、男女越剧、女子越剧等三个时期。20世纪30年代进入上海市,越剧在编、导、演、音、舞美等方面不断创新,涌现出“三花一娟”等一批优秀演员。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其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细腻典雅,颇具江南灵秀之气。主要流行于浙江省、上海、江苏省、福建省等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自治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少数省、自治区外,中国都有专业剧团。
昆曲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中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曲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川剧
川剧始见于清末民初,当时叫川戏,后来统称川剧。川剧是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省东中部、重庆市及贵州省、云南省部分地区。川剧由昆腔、高腔、大胡、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其中,除灯调系源于本土外,其余均由外地传入。这五种声腔和为五种声腔伴奏的锣鼓、唢呐曲牌以及琴、笛曲谱等音乐形式。川剧音乐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她囊括吸收了中国戏曲各大声腔体系的营养,与四川的地方语言、声韵、音乐融汇结合,衍变形成为形式多样、曲牌丰富、结构严谨、风格迥异的地方戏曲音乐。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汉族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于岭南等粤人聚居地。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粤剧是广东艺人吸纳外省入粤戏班的戏曲声腔,加以易语而歌并融进本地的歌谣、小曲而形成的剧种。明中时期,粤中各地已有乡俗子弟以戏剧为生。明嘉靖开始,出现弋阳腔、昆曲。清雍正年间,广州市有“土优”演戏时唱“广腔”。及至乾隆,本地班艺人在佛山镇大基尾建立了同业组织琼花会馆。
茶
西湖龙井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产于中国西湖的龙井茶区而得名。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浓郁,滋味鲜爽乙二醇,叶底细嫩呈朵。
丝绸
杭州丝绸
杭州丝绸历史悠久,质地轻软色彩绮丽,品种繁多,有绸、缎、绂、绢等十几类品种。杭州素有“丝绸之府”的美誉,杭州丝绸的历史之悠久,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杭州的先民就已能种桑、养蚕、织帛和制造原始的缫丝工具。春秋时代,越王勾践以“奖励农桑”为富国政策。唐代时,杭州盛产的绫类已有“天下为冠”的盛誉,成为宫廷贡品。南宋时,杭州市内呈现“机杼之声,比户相闻”和“都民女士,罗绮如云”的盛况,由此而称“丝绸之府”。1000多年前,杭州市产丝绸就远销东南亚和阿拉伯诸国,从陆上和海上铺设了“丝绸之路”。杭州作为“丝绸之府”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和民众根基的。杭州的丝绸织锦是精致、和谐之美的集大成之象征,拥有“东方艺术之花”的美誉。
云锦
云锦可追溯至东晋,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专为皇室织造服饰。因锦缎图案美如云霞,故得“云锦”之雅称。云锦使用的材料,基本都是金线、银线、孔雀羽线。云锦织造出的图案,同一纬线方向的不同花纹部分呈现不同的颜色,故名“逐花异色”。
蜀绣
蜀绣又称川绣。《史记》载,春秋时蜀地把丝织品、麻织品运往秦国都城雍进行贸易,至两晋时,刺绣品已成为蜀地特产。隋唐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织绣品需求剧增,蜀绣发展达到历史上的高峰。20世纪50年代,蜀绣遍布四川省民间。蜀绣技艺以针法见长,共有122种。其以本地织造的红、绿等色缎和散线为原料,各种针法交错使用,施针严谨,用线工整稳重,设色典雅,既长于刺绣花、鸟、虫、鱼等细腻而生动的图像,又善于表现山水磅礴的气势。如今蜀绣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
苏绣
苏绣,发源于苏州吴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孙吴的刺绣就已初露锋芒,到了宋代,苏绣受“宋画”的影响,针法日益丰富,风格逐渐形成。明清时期,苏绣更是进入鼎盛阶段,成为皇室贡品,深受达官显贵的喜爱。四十余种针法赋予苏绣独特魅力。齐针工整细腻,勾勒图案轮廓;套针层层相叠,晕染自然过渡;乱针打破常规,表现光影变幻。不同针法交织,让丝线在布上绽放万千姿态。
饮食文化
长三角地区比较出名的是淮扬菜,色泽红亮,略甜,汤浓。其他区域比较知名的菜品与食品主要有西湖醋鱼、东坡肉、蟹粉狮子头、上海灌汤包、盐水鸭等。
哪儿的“南方”会大雪纷飞?.今日头条.2025-11-13
开启三峡绿色航运新模式.m.toutiao.com.2022-06-10
以流域系统观治理鄱阳湖.今日头条.2025-11-13
《洞庭湖》特种邮票首发.今日头条.2025-11-13
太湖.zdic.net/.2025-11-13
纪录片《太湖之恋》:用发展的眼光讨论人和水的关系.今日头条.2025-11-13
苏浙两省四市跨区域联手——环太湖“四好农村路”一体化全国示范路蓝图发布会在苏州举行.今日头条.2025-11-13
新中国成就档案:建立经济特区.共产党员网.2025-11-13
到四川学安逸.四川省人民政府.2025-11-13
九寨沟简介.九寨沟.2025-11-13
剧种简介.浙江省人民政府.2025-11-15
剧种介绍.浙江省人民政府.2025-11-15
传统荟萃 | 昆曲.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5-11-15
文化科普 | 川剧小课堂.微信公众号.2025-11-15
川剧变脸.cdwenyi.org.cn.2025-11-15
【剧苑随笔】粤剧的寻根与创新.yuejuopera.cn.2025-11-15
杭州的丝绸文化.hangzhou.gov.cn.2025-11-15
南京阿云,老争气了!.澎湃新闻.2025-11-15
安逸四川日历海报|蜀绣,以针代笔“绘”巴蜀之美.四川省文旅厅.2025-11-15
曾经风雅|指尖千年韵,一针绣江南.微信公众平台.202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