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庐集

《铁庐集》是由清朝潘天成撰写的一部作品,共分为三卷、《外集》两卷以及《后录》一卷。潘天成,字锡畴,出生于溧阳县,后来移居至桐城县并成为安庆府的学生。他的生平事迹被记载于《溧阳志》中,描述了他早年的艰辛生活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潘天成的著作由其弟子许重炎整理编纂,其中包括了他的老师汤之锜和梅文鼎的教导记录,以及自己的诗歌和散文等作品。潘天成的思想受到王守仁的影响,强调修身养性和经世致用。尽管他的文学作品并不拘泥于传统规范,但他的人品高尚,深受人们敬重。他的逝世后,虽然没有后代继承家业,但他的精神和作品仍然流传至今。

人物经历

潘天成自幼因躲避仇敌而与家人分离,十五岁时通过乞讨寻找家人,在江西边界得以团聚。此后,他通过各种工作来维持家庭生计,同时坚持学习。他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一名博学之人。潘天成一生贫困,直到七十四岁去世时仍处于极度贫穷的状态。他的故事被收录在《瞿源涞集》中的《潘孝子传》中,与《溧阳志》所述一致,显示他是一个坚定信仰和刻苦实践的人物。

文学贡献

潘天成的文学创作主要体现在《铁庐集》中,其中包含了他对两位老师的教导记录,如《默斋训言》和《勿菴训言》,这些内容是他对汤之锜和梅文鼎言论的总结。此外,《铁庐集》还收录了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体现了他的思想和情感。潘天成的作品虽然风格独特,不受传统约束,但他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使他的作品具有持久的价值。

影响与评价

潘天成的学术成就源于王守仁的心学体系,他将修养内心作为基础,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他的诗歌和散文反映了他想要表达的观点,而不是为了迎合特定的文体规则。尽管他的生活条件恶劣,但他的人品和精神力量使得他的作品能够传承下去。他的逝世后,虽然没有后代继续他的事业,但他的作品和精神依然受到人们的重视。

铁庐集.铁庐集.2024-09-15

《铁庐集》[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ChineseTextProject.202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