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天鱼

司天鱼是搬山道人一脉创造的一种神奇物种,用来辨别方位。出自著名网络小说家天下霸唱在其著作《鬼吹灯ⅱ》卷二《南海归墟》第十八章《探海观南龙》一章,为作者所虚构。

据作者描述其外形头大身小,全身赤红,天性喜欢寒冷。司天鱼虽相貌怪异,但可以在罗盘针失灵的地方指明方向。使用时需把一枚太阴散放置在养鱼缸中,司天鱼会顶着太阴散朝正东方向游动,即可指明方向。司天鱼成为了道人在罗盘失效、星月不见的时候辨别方位的好帮手。。

《鬼吹灯Ⅱ》中描述

木匣中用红缎裹有一只琉璃瓶,瓶身大腹通透,薄如蝉翼,瓶中用水浸着一枚丹丸,清辉澄澈,显得极为眩目,只有小指甲盖大小。另一个漆黑的瓦罐,里面以清水养着数条小鱼,小鱼仅有一指来长,头极大,全身赤红,长得,在瓦罐里游得很欢,那尾小鱼在瓶里围着丹丸转了几遭,就开始把它拱向一边,无论瓶里的清水如何晃动,小鱼也会尽力把丹丸推向固定的方位。

使用方法

司天鱼的使用之法,原藏于虞王司天墓中,世上本已失传,偶为搬山道人所得,所谓的“太阴散”,其实就是那墓主口中所含防腐丹,蕴藏太阴之精。死尸嘴里装了这东西,即使暴晒在日光下长达数月之久,也不会腐烂发臭,直到丹丸里的太阴之精散尽为止,秦汉炼丹之道大盛,宋代后期开始衰落,这种丹丸的配方也就无处寻觅了。

搬山道人用特制的药水浸泡,可以使丹内重新聚集阴精,月属太阴,放于琉璃盏中犹如明月在盘,司天鱼天生有应月之性,见有清辉皎洁,就一定会从西首游出,鱼头朝东吸纳太阴之精华,这是天然物性所钟,不为外界因素干扰,鱼首永远自然向东。

若是形如舟船的大司天鱼,在月明极清之时更会吐珠争光,不过这只是虞王司天墓里的一个传说,如今能找到的司天鱼,最大不过成人食指长短,在罗盘失灵,星月无踪的情况下,将小司天鱼的鱼头作为参照,虽然并不一定精准,却绝不会让船在海上兜圈子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