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飞

谢飞(1913.2.03~2013.2.14),原名谢琼香,出生于广东省文昌市。1927年2月加入共青团,同年8月转为中共党员。参加长征的三十位女性幸存者之一,新中国第一代法学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前妻。曾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

2013年2月14日,谢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人物履历

1927年2月加入共青团,同年8月转为中共党员,任中共文昌县溪尾、湖山联区区委委员等职。

1928年10月后,被广东省委机关派往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32年后在福州市、厦门中心市委工作。

1934年5月调江西瑞金中央苏区,任国家政治保卫局机要秘书。

1934年10月随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

1936年1月,受中央委派陪同刘少奇同志重建北方局并任秘书。

1937年后在延安中央党校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学习。

1939年4月后,任鄂豫皖区党委候补委员,舒无地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苏南区地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新四军余上独立营政委,华东局驻大连办事处处长,东北局特委委员等职。

1950年1月后,任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主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文化大革命”中蒙冤入狱。

1979年12月后,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顾问、公安部咨询委员会委员。

2000年2月离休。

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委员,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3年2月3日,谢飞出生在海南省文昌县湖山乡茶园村一个渔民的家庭,取名“琼香”。她上面有三个哥哥和四个姐姐,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谢飞7岁时,虽然家里贫穷,父母仍送她进入茶园村大宗小学读书,当时她是这所小学里唯一的一位女生;11岁时,她到了海口市,进入海南公学读书。

参加革命

1926年,她又考入设立在海口市的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这时,谢飞的大哥谢明兴、二哥谢明发和三哥谢明久都相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受哥哥和学校进步教师的影响,加入了妇女解放协会、反帝大同盟等革命组织。1927年初,谢飞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海南岛颇具活力的青年革命女性。1929年7月,谢飞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

1930年春天,胡志明受共产国际的委派来到新加坡,在这里先后成立了安南、马来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谢飞受中共党组织的委派,转到胡志明领导的马共中央委员会做了一段时间的秘书工作。1932年2月,谢飞奉调回国,到福建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先后担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秘书和中共厦门中心市委秘书。

1933年初,中共临时中央迁入江西瑞金,谢飞被调入瑞金,担任国家保卫局机要员。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谢飞等大多数女干部在休养连担负照顾老弱伤病干部和沿途筹粮、筹款、宣传群众等项工作。1935年7月,部队准备出发穿过草地前,由于休养连需要携带伤病员的口粮和运输各种物资,任务十分繁重。于是,谢飞和几个女战士一同来到中央主管筹粮和后勤的刘少奇的住地。刘少奇和谢飞有了“既见了面又说了话”的相识,到达吴起街道以后,他们见面的机会也更多了。1935年10月底,在邓颖超的积极撮合下,谢飞和刘少奇举行了简朴的新婚仪式。

1935年底,中共中央决定派刘少奇为中央代表去华北主持北方局工作,谢飞作为夫人和助手一同前往。此后,谢飞跟随刘少奇辗转南北,直至1938年3月中旬返回延安市。谢飞回到延安后,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0年4月,谢飞受命去皖南新四军军部执行一项重要任务。她和几位同志乘坐小船渡过长江,到了皖南完成任务后,他们遇上了日军的“扫荡”,无法再渡过长江返回皖东。1941年1月6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谢飞在这次事变前后辗转到了苏南。从这时起,谢飞与刘少奇事实上已经脱离了婚姻关系。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谢飞调华东局工作,担任华东地区妇联常委兼组织部长。

新中国成立

1950年1月,刘少奇签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谢飞也于这年担任了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主任。谢飞深感由战争年代转入国家建设,急需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她一边担任领导工作,一边上夜大,开始了不懈的自学。1952年9月,她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研修法学理论和宪法,同时还选修了国际法和语言学等课程。谢飞读了四年的研究生,毕业后,组织上调她担任了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她既当领导,又亲自编教材,上讲堂给学员讲课。

“文革”中,造反派组织多次逼她写“揭发”刘少奇的材料,她没有写过一个字,也没有说过一句贬损刘少奇的话。1968年3月的一天深夜,谢飞家中突然闯进几个军人打扮的汉子,将她从屋内架走,押上了一辆警车,送到一处秘密的地点关押起来。这伙人是“刘少奇专案组”派来的。该专案组为了诬陷刘少奇,捏造事实,说刘少奇1936年在北方局工作期间被捕过,写了自首书才获释的,而这段时间正好谢飞和刘少奇在一起,威逼她依专案组的意图写出证明材料。谢飞前后被审讯达二百多次,但是,谢飞的回答始终是一句话:“刘少奇在北方局没有被捕过,他更没有叛变过革命。”谢飞和刘少奇共同生活的时间不到6年,却因为刘少奇冤案的株连而整整坐了6年监牢。在狱中,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周恩来得悉谢飞的情况后,对专案组的行为进行了批评,谢飞才得以在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时获释。打倒“四人帮”以后,谢飞终于得到平反和恢复公职,担任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

晚年生活

离休以后,谢飞仍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公安部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理事和北京市法学会副会长。

2013年2月14日,谢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个人生活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工农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经过严格挑选,21岁的海南省姑娘谢飞与其他29名女战士一起随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当时她叫谢琼香。一次,当时还叫阿香的谢飞被推选为代表去找负责后勤的刘少奇,要求给女红军们找人帮忙背一些东西。刘少奇非常体谅这些担负照顾伤病员、找向导筹粮等重任的姑娘们,答应了她们的请求,双方的交谈也给彼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后来工作上的原因,两人又有了更多的接触。刘少奇很喜欢阿香这位性格像男孩子一样的海南姑娘,称赞她性情爽快,做事果断,有一股不怕难不服输的劲头。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地区,各方面情况好多了。刘少奇向邓颖超大姐透露了喜欢阿香的心事。邓大姐爽快地找到阿香为他们做媒。于是在瓦窑堡,22岁的海南省姑娘谢琼香嫁给了比她大14岁的刘少奇,改名谢飞。

然而,在刘少奇取得开创华北根据地的辉煌业绩之后,谢飞拒绝与刘少奇同往新的征途。争执未决,刘少奇只得以组织领导人的身份下命令。深谙红军严格纪律的她,未必无怨地服从了,但又是老婆又做下级的一口气,到了延安市仍未消,便主动要求进了马列主义学院。从此,再也没有回刘少奇身边。刘少奇和谢飞的这段婚姻维持了5年,最后,谢飞再也没有回刘少奇身边,也没有再婚。

主要成就

谢飞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培养,坚持开设新疆班、西藏班,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司法干部。

197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停办12年的中央政法干部学校恢复办学,谢飞任副校长。第二年,五届全国人大通过了《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7个重要法律。为确保这7个法律的切实实施,中央政法干校受党中央委托,举办了两期法制宣教班,培训各省、市、自治区政法机关、军队政法院校有工作经验和宣讲能力的处以上干部。谢飞亲自写讲稿,主讲《加强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等课。

1982年,中国法学会成立,谢飞被选为第一届理事。她积极工作,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在法律学术刊物上。

1991年9月,获公安部授予人民警察一级金盾荣誉章。2005年9月,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人物评价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战争中,谢飞是一位传奇式的女英雄,她在近80年的革命生涯中,历经坎坷、饱受磨难,为华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评)

谢飞传奇的革命经历是一部最好的党史教科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预备警官们在火热的公安实战一线、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始终秉持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为维护国安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奉献青春甚至生命。(新华网评

谢飞十三岁投身革命,在枪林弹雨中成长为英勇顽强的中国工农红军战士、新四军女干部,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法律专业的研究生和政法教育的开拓者。谢飞是一部情节曲折、内涵丰富、具有厚重历史与人文价值的大书,值得人们好好阅读。(海南日报评)

在政法公安教育战线上,谢飞呕心沥血、默默耕耘,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司法干部。谢飞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培养,坚持开设新疆班、西藏班,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司法干部。(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评)

谢飞同志逝世.人民网.2025-11-15

女红军战士谢飞的传奇人生.人民网.2025-11-15

谢飞.海南省档案信息网.2025-11-15

为上前线,她请求和刘少奇解除婚约.今日头条·广西卫视.2025-11-15

刘少奇前妻谢飞传奇:长征高烧爬过“泸定桥”.凤凰网.2024-04-14

刘少奇前妻谢飞的传奇人生:长征英雄 海南女杰.中国新闻网.2024-04-14

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讲述谢飞的故事.新华网.2025-11-15

谢飞养子讲述:谢飞生命中最后的时光.人民网.202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