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尺

鲁班尺,即鲁班真尺,又被称作鲁般尺、八字尺、门尺、门光尺,在建宅时特别讲究宅门的选料,尺寸,方位,周围环境等,鲁班尺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对选定器物进行吉凶压字的专用尺,刻有八等分,其上注有吉凶字。

鲁班尺相传为春秋鲁国鲁班所作。他在“规”和“矩”的基础上创造出后世所用的曲尺,被誉为“万家不差毫厘”,这是鲁班尺的雏形。后来经过秦汉发展演变,至唐宋趋于成熟,到了明清则被广泛应用。其经由风水界加入八个字,以丈量房宅吉凶,并称之为“门公尺”。

按尺法的不同,可以将鲁班尺分为曲尺和门光尺两类。鲁班真尺的一寸等于曲尺的一寸八分,这里曲尺即角尺,或拐尺,是一种营造尺,用于度量、下料、计算、营造之用。鲁班尺的一尺为营造尺的一尺四寸四分,换算成公制尺为46.08厘米。在风水界,尺寸与吉凶有着莫大的关系,吉凶主要还是由龙、穴、砂、水、向来决定。研究鲁班尺有助于了解中国度量衡的发展脉络。直到今天,鲁班尺依然还在民间使用。

简介

鲁班尺是在营造建筑,制作器物时用来度量、下料及选择吉凶压字的专用工具,最初指木工尺,后来也指选择吉凶压字的风水尺。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曾被称为二曲尺、唐大尺、今尺、角尺、拐尺、车工尺、营造尺、门光尺、门公尺、门官尺、八字尺、鲁班尺、鲁班真尺、鲁班周尺等。按其尺法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曲尺(营造尺、唐大尺、今尺、角尺、拐尺、车工尺等)和门光尺(门公尺、门官尺、八字、鲁班真尺、鲁班周尺等)两类,前者主要用于度量和下料,后者则主要用于选定器物吉凶压字。

鲁班尺刻有八等分,其上注有吉凶字,顺序分别是财、病、离、义、官、劫、害、本(或称“吉”),在每一个字底下,又区分为四小字,来区分吉凶意义。其中的财、义、官、本四字是吉祥的,用“财”字预示将来可以“招财进宝”;“官”字预示将来儿郎能“做官”,但小户人家“慎用”,若因“命运不济”反而会招来官司;“本”(吉)字是吉祥字,用它会带来“福禄”,以上均可用;“义”字一般只能用在庙宇、聂氏宗祠或学校,住宅中仅厨、厕用。其他“病”字象征“人丁有病灾”,“离”预示“离散”,“劫”是“劫难”,“害”是“灾害”,这些被认为不是吉祥字,应避免。在设计门口尺寸时,虽然选用寸白规定的压白尺寸,但还得用鲁班尺来核对,若鲁班尺中不压财、官、义、本等好字筹上,也不能使用,应再选择既压白,又凑对鲁班尺的吉祥面上的尺寸才能使用。

尺度

鲁班尺尺度来源于中国度量衡的传统发展。中国度量衡大致始于黄帝时期。据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中考察其最初构建的标准有人造物(律管、圭璧、货币)及自然物(人体、丝毛、谷子)两类,其中人造物中的律管和自然物中的谷子为后世度量衡标准之所在。律管以古黄钟律为度量衡之根本标准,谷子则以寓较黄钟律之法制二者相辅相成。本起黄钟之长以子谷禾巨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从这段文字中可得知木工尺的尺度起源于古黄钟之长。

夏商周时期是度量衡逐步建立的时期,自夏开始,农业和手工业分工,并有了专业生产者,这也意味着中国古代尺制系统的发展将走向专业化,中国古代尺制在划分上已有三个基本的尺制系统即律用尺、木工尺及衣工尺。这三种尺制皆起源于黄钟之律,但在中周以后,因行业性质的不同,木工尺与衣工尺在尺度的使用上开始有所不同,并自成一个系统。以后历朝历代的曲尺(即木工尺)都是依此为标准的。木工尺即为律用尺,自是木工建造所用之尺,自成一个系统,曰木工尺。世称周之鲁班为木工之圣,故又称鲁班尺。

门光尺的尺度是建立在木工尺度之上的,可以间接地认为其也是起源于古黄钟之律。明代《鲁般营造正式》“鲁般尺乃有曲尺一尺四寸四分。其尺间有八寸,一寸准曲尺一寸八分,内有财、病、离、义、官、劫、害、吉也。凡人造门,用依尺法也。”

形制及内容

鲁班尺的形制也是按曲尺和门光尺两个角度分开。对于曲尺的形制,可在汉代武氏祠的画像石上找到影像,这也是目前所知曲尺形态最早的记载。另外,在《鲁般营造正式》中也可见到其形象,前后相比,形态基本没有很大变化,都是“L”形。而关于门光尺最早的记录是南宋陈元靓的《事林广记》。“鲁般即鲁班,……其尺也,以官尺一尺二寸为准,均分为八寸,其文曰财、曰病、曰离、曰义、曰官、曰劫、曰害、曰吉……又有以官尺一尺一寸而分作长短者,但改吉字作本字,其余并同。”另外,在明代《鲁般营造正式》《阳宅十书》《三才图会》及清代《清代匠作则》《阳宅大全》中都有记载并绘有其形象。从春秋初期到南宋初有将近两千年的时间,其基本框架没有改变,即其八进位制是不会改变的,有所改变也是指其细节上文字的改变。

尺法

鲁班尺的尺法有两种,即曲尺之法(也可称为压白之法)及门光尺尺法两类。

从规矩上发展起来曲尺的尺法,主要用于测量,即从一寸量起,十寸为一尺,尺为一丈等。从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压白尺,却与之有所不同,有尺白与寸白之分,其具体尺法如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工段营造录》所云:“门尺有曲尺、八字尺两法。单扇棋盘门,大边以门诀之吉祥尺寸定长,抹头、门心极、穿带、插间梁、拴杆、槛框余塞板、腰杭、门枕、连槛、横栓、门瞥、走马板、引条诸件随之。……曲尺长一尺四寸四分,字尺长八寸每寸,准曲尺一寸八分,皆谓门尺长亦维均。八字:财、病、离、义、官、劫、害、本也。曲尺十分为寸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十白也。匠者绳墨,三白九紫,工作大用日时尺寸,上合天星,是为压白之法。”又如《阴阳书》云:“一白、二黑、三绿、四碧、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皆星之名也。惟有白星最吉。用之法,不论丈尺,但以寸为准,一寸、六寸、八寸乃吉。纵合鲁般尺,更须巧算,参之以白,乃为大吉。俗呼之‘压白’。”可见后世之曲尺和门光尺相互配合使用的,既要压中曲尺中的吉色,又要对准门光尺中的吉字。这在《鲁班书》中也有记载:“凡人造宅开门,需用准合阴阳,然后使尺寸度量,用合财吉星及三白星为吉,其白外但得九紫为小吉。只要合鲁班尺与曲尺上下相同为吉。”

门光尺的尺法在《事林广记》中有记载:“鲁般即公输班……用尺之法,从财字量起,虽一丈十丈皆不论,但于丈尺之内量取吉寸取之,遇吉星则吉,遇凶星则凶。远古及今,公私造作,大小方直,皆本乎是。作门尤为仔细。又有以官尺一尺一寸而分作长短者,但改吉字作本字,其余并同。“又如《鲁般营造正式》记载:“鲁般尺乃有曲尺一尺四寸四分。其尺间有八寸,一寸准曲尺一寸八分,内有财、病、离、义、官、劫、害、吉也。凡人造门,用依尺法也。假如单扇门,小者开二尺一寸,压一白,般尺在“义“上,单扇门开二尺八寸,在八白,般尺合“吉“,双扇门者用四尺三寸一分,合“三绿一白”,则为“本门”在“吉”上,如财门者,用四尺三寸八分,合“财门”吉,大双扇门,用广五尺六才六分,“两白”,又在“吉”上。今时匠人则开门四尺二寸,乃为“二黑”,般尺又在“吉”上,五尺六寸者,则“吉”上二分加六分,正在“吉”中为佳也”。在清代《工程做法则例》中则是从“本(吉)”量起,与《事林广记》及《鲁般营造正式》中的门光尺之尺法正好相反,门光尺存在着一个整尺与半尺的模数关系,门光尺中吉凶文字是相间出现的即两端的一、八寸和中间的四、五寸为吉,就是说吉凶寸排列是对称的,尺寸无论从财字或吉字起量,吉门恒为吉,凶门恒为凶,故无论从财字量起,还是从本字量起皆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流传沿袭或师承不同所形成。

起源与发展

鲁班尺相传为春秋鲁国鲁班所作,它的一尺为营造尺的一尺四寸四分,换算成公制尺为460.8mm。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门光尺”实物,该尺长46.08cm,宽5.5cm,厚1.3cm。最初,鲁班在“规”和“矩”的基础上创造出后世所用的曲尺,被誉为“万家不差毫厘”,这是鲁班尺的雏形。后来其经过秦汉发展演变,至唐宋趋于成熟,到了明清则被广泛应用。其经由风水界加入八个字,以丈量房宅吉凶,并称之为“门公尺”,形制内容的理论基础主要为《周易》系统理论中的“阴阳、地理”学说及八卦理论。明末各种类型的私家尺使用普遍且种类繁多,鲁班尺就是其中之一。清代社会安定,太平盛世,经历明末政局的动荡之后百姓渴望祥和舒适的生存环境,这一时期,重建宅舍特别讲究宅门的选料,尺寸,方位,周围环境等,鲁班尺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中国流行的鲁班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42.9cm,另一种是50.4cm,这两种鲁班尺和古代的鲁班尺长度都不一样,这两种鲁班尺都是不准确的。市面上的“风水鲁班尺”,从左至右共分四排,分别是传统的寸、鲁班尺、丁兰尺、厘米等四种标尺,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尺的中间有一条黑线,黑线以上为阳,作为量门或量家具时使用;黑线以下为阴,为建造阴宅、坟墓时所用,因而鲁班尺也被称为阴阳尺。

发展到现在,鲁班尺上八个字分别是:“财”“病”“离”“义”“官”“劫”“害”“本”,在每一个字底下,又分为四小字,来区分吉凶意义。鲁班尺产生不久即融合了丁兰尺,后又融入寸、厘米。是度量、矫正的重要工具。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在风水文化、建筑文化中表现最为广泛。丁兰尺主要用于建造坟墓或设置祖先牌位及神位时,用以测量,并定吉凶。长一尺二寸八分,一尺约合38.78cm,分十格,上面刻有财、失、兴、死、官、义、苦、旺、害、丁十字,使用时以吉字为宜。

现在已经产生了具有很强时代感的“电子鲁班尺”。

用途

鲁班尺可以用来在建筑设计中辅助尺寸的确定,也可以用于家居方面,而后一用影响较为长远,这里面“非止量门可用,一切床房器物俱当用此,一寸一分,均有关系者”(《阳宅十书》)。在现代家居装修中,鲁班尺主要用于以下几个地方:进户门、卧室门、厨房门等几个主要门口。除了在现代家居中使用,在古代也用于皇家。鲁班尺在古代不仅是民间建筑安门的标准,也是皇家建筑安门的标准。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就开列出124种按鲁班尺裁定的门口尺寸,其中有添财门31个,义顺门31个,官禄门33个,福德门29个。

根据《造门》一文的记载,在古代,用鲁班尺测算门面的方法是:“假如单扇门小者开二尺一寸,压‘一白’,班尺在‘义’上,扇门开二尺八寸,在‘八白’,班尺合‘官’上。双扇门四尺三寸一分,合‘四绿’一白,则为‘本门’,在吉上。如‘财’门者,用四尺三寸八分,合财门吉。大双扇门用广五尺六寸六分,合‘两白’,又在吉上。今时匠人则开门阔四尺二寸,乃为‘二黑’,班尺又在吉上;及五尺六寸者,则吉上;二分加六分,正在吉中,乃为佳也。皆用依法,百无一失”。又如《鲁般营造正式》记载“鲁般尺乃有曲尺一尺四寸四分。其尺间有八寸,一寸准曲尺一寸八分,内有财、病、离、义、官、劫、害、吉也。凡人造门,用依尺法也。假如单扇门,小者开二尺一寸,压一白,般尺在‘义’上;单扇门开二尺八寸,在八白,般尺合‘吉’;双扇门者用四尺三寸一分,合‘三绿一白’,则为‘本门’在‘吉’上,如财门者,用四尺三寸八分,合‘财门’吉;大双扇门,用广五尺六才六分,‘两白’,又在‘吉’上。今时匠人则开门四尺二寸,乃为‘二黑’,般尺又在‘吉’上;五尺六寸者,则‘吉’上二分加六分,正在‘吉’中为佳也”。

在测算丈量时,无论从财字量起,还是从吉字量起皆可。因为尺上吉凶文字是相间出现的即两端的一、八寸和中间的四、五寸为吉,就是说吉凶寸排列是对称的。但是尺寸的使用并非吉字恒为吉,凶字恒为凶,还要看门所处的具体位置,如义门主要用在学校,若安在都门和廊门,为凶兆,而病字门安于厕所反而逢凶化吉。官门主要用在官衙及官宦人家,而不宜安于庶民百姓家的大门,一般老百姓常用的是本、财二字。

现代鲁班尺作为阳尺使用主要用于测量门内径,测家具主要量左、右两边:以公分(厘米)为准,参考中间的黑线以上的字,比如38厘米在财字上,那么38厘米即为吉祥的尺寸,可放心的采用。鲁班尺作为阴尺使用时,从丁(即第三寸处)起计,古人意天一寸地一寸(留二),聂氏宗祠、庙、陵墓牌坊、墓碑、石人石马、公仔、纪念堂等,也是红色为吉尺、黑色为凶尺。

门光尺和曲尺不仅用于建筑,其他器物的制造也与之有关,如《明阳宅书》曰:“(鲁班尺)非止量门可用,一切床房器物俱当用此,一寸一分,均有关系者。”且,其还用于选择良辰吉日,在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门光尺的侧面写有“春不作东,门夏不作南,门秋不作西门,冬不作北门”,另一侧画有“门光星图”,并写有“大月从下数上,小月从上数下,白圈者吉,人字损人,丫字损畜”。这便是“时讳”,其与《鲁班书》载“门光星“和”门光星吉日定局”是相同的。

根据科学理论,不同波段的微波对人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活动有着不同的影响,而不同尺寸的门对不同波段的微波具有不同的谐振效应。所以要在尺寸上考虑门窗的进气作用,如果配错了尺寸,就会产生元气传导不畅的“驻波反应”,这个元气指的就是人类主要接受的微波辐射段。在风水界,一部分地师认为尺寸与吉凶有着莫大的关系,不可轻视,也有人认为尺寸只是辅助之用,吉凶主要还是由龙、穴、砂、水、向来决定。

文化内涵

鲁般真尺:各朝代用于建宅造屋匠师真尺(一尺等于公尺460.8毫米)。尺上分为八字(寸),以“财、病、离、义、官、劫、害、吉”用易经术算法来推测凶吉,(人世间吉与凶采用八个字来概括,四吉四凶根据尺度的阴阳部位进行哲理定位。所谓太极尺中有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从字面上分析“财、病”为阴阳一组,从单元字义上解释:人做事就有回报,得到的为财,过极会生病,以提示做事获取不得超出付出,超过会招谴生病;第二组单元“离、义”:离有很多种,迫不得以舍去的人、物、地等为离,为了这种不兴,必须有道义环境才能避免;第三组单元“官、劫”:做官是好事,可用正义之心为民办事,劫是事物一个轮回,在任就丢官是可怕的事,做官要好好做,不要因违规乱纪被革官;第四组单元“害、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年有大小运流年,这是鞭策人们对不兴的事物应有希望。作为尺字是相对长度,古人将为人与事物的吉凶辩证关系演变过程凝固在量的尺度上,这一演变逻辑就是现在矛盾论中所谓量变到质变。德高望重的古代匠师将中华文明思想融入到尺字常数中,经历代文明思想演变而定型。这一富含逻辑观点的尺子提醒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认识。鲁般真尺“财、病、离、义、官、劫、害、吉”八字是哲理,是现实,随中华文化流传几千年到解放后。

鲁班尺的演变发展间接反映了各时代的社会文化、风俗人情以及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对自身环境的关注及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对于它的研究探讨有助于了解中国度量衡的发展脉络,追根溯源漫及古代律法,阴阳,五行,易经等,亦有助于认识中国传统建筑、家具等日用器物所蕴含的文化特质与魅力。

鲁班介绍

鲁班,姓公输,名般,自古以来各种古籍、资料对其姓名的称谓也不尽相同,有作“公输班”“公输子”,也有“公输般”“班输”等,因其为春秋时期鲁国人,故后世惯称为“鲁班”。

鲁班大约出生与姬匄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相传他出身于工匠世家,自小便跟家人从事建筑营造的活动,逐渐掌握了娴熟的营造、木作技艺,成为当时著名的工匠。

据传,鲁班在建筑、机械、木工等方面都有极娴熟的技艺并由许多发明创造。后世传说为鲁班发明的工具有许多,大致可分为几类:农具类有、磨、碾子,也有估计记载鲁班发明制作了铲;木工工具类有锯、墨斗曲尺等;兵器类有云梯、“钩强”,也称“钩拒”“钩巨”。是古代水战用的争战工具,可钩住或阻碍敌方战船,传说也为鲁班发明。

在明《鲁班书》中“鲁班仙师源流”一节中记载,早在战国时期,鲁班已经被封为“永成待诏义士”,陈国的君主又封他为“智慧法师”;到了明清时期,对鲁班仙师的祭祀崇拜活动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模式。他的一些创造以及对中国营造行业的巨大影响则依然流传至今。

鲁班尺相传为鲁班所作。他在“规”和“矩”的基础上创造出后世所用的曲尺,被誉为“万家不差毫厘”,这是鲁班尺的雏形。后来经过秦汉发展演变,至唐宋趋于成熟,到了明清则被广泛应用。其经由风水界加入八个字,以丈量房宅吉凶,并称之为“门公尺”。在建宅时特别讲究宅门的选料,尺寸,方位,周围环境等,鲁班尺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