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和,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2009年,郑永和在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任职,担任副局长。2013年,郑永和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政策局任职,担任局长。2018年,郑永和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任职,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11月,郑永和担任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首任院长。2021年5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郑永和受聘为科学教学专委会主任委员。2023年12月,郑永和参加2023京师科学教育大会并作题为《推进实验教学与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演讲。2024年3月,科学教育研讨会上,郑永和作了题为《“双减”政策下的科学教育加法背景、内涵与路径》的报告。2025年8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郑永和等出席开班仪式,97位上海市徐汇区中小学科学教师参加了为期4天的培训。郑永和研究方向为智能教育;科学教育;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科技与教育政策;科技规划与战略等。
郑永和对科学基金发展战略、基础研究资助与管理、国家宏观科技政策有深入研究;对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有系统深入研究,对科学基金绩效国际评估的成功实施有学术贡献;对科学基金设立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有学术贡献;曾任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战略研究与规划制定工作组组长,对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战略研究和规划制定有学术贡献;对推进科学基金信息学部设立“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申请代码有学术贡献。
人物经历
1981年,郑永和在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读书,获学士。1985年,郑永和在哈尔滨电工学院控制论专业读书,获硕士学位。1988年,郑永和在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任职,先后担任助教、讲师。1993年,郑永和在中国国际科学中心任职,担任研发工程师。1996年,郑永和在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处任职,担任张存浩主任秘书。2000年,郑永和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外事计划处任职,先后担任副处长、处长。2002年,郑永和在驻旧金山总领馆科技组任职,担任领事(一秘)。2005年,郑永和在科技部973计划联合办公室任职,担任项目官员(正处级)。2009年,郑永和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任职,担任副局长。2013年,郑永和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政策局任职,担任局长。2018年,郑永和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任职,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9年11月,郑永和担任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首任院长。2021年5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郑永和受聘为科学教学专委会主任委员。2023年9月,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主办的首届科学教育创新发展论坛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郑永和担任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首届理事会理事长。同年12月,郑永和参加2023京师科学教育大会并作题为《推进实验教学与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演讲。2024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科学与工程技术教育学科共同体科技特色培育基地调研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举行。郑永和等专家到访,与北师大南山附属学校的领导、老师共同交流探讨。同月,科学教育研讨会上,郑永和作了题为《“双减”政策下的科学教育加法背景、内涵与路径》的报告。
2025年8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郑永和等出席开班仪式,97位上海市徐汇区中小学科学教师参加了为期4天的培训。同年11月,广州华商学院“新工科”专家讲堂(第二讲)在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举办,郑永和担任主讲嘉宾并以“在科学教育中统筹开展工程技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从时代背景、教育理念变革、实践路径及典型案例等多个维度,为师生带来一场关于科学教育与工程技术教育深度融合的思想盛宴。
人物观点
2019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在27日北京师范大学宣布成立。郑永和表示,研究院会建设成为一个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平台,以科学素养提升为导向,采用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发展,打造全口径、全学段、合科与分科相互协调的科学教育,推动科技创新向教育转化。
2025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为重点,切实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推动育人方式的变革,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夯实基础。针对此,郑永和表示,科技教育更加倡导的,比如说一些创新素养,我们能够按照实践的逻辑去发展人的能力,从这方面角度说,可能这种纯学科的教育教学的方式不够了,我们既要考虑外部世界运行的规律,同时我们还要去改变或者创造一些满足人类需求的工具、方法、仪器设备。所以工程技术教育的功能就进来了。
研究方向
郑永和研究方向为智能教育;科学教育;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科技与教育政策;科技规划与战略等。
主要作品
论文
参考资料:
项目
参考资料:
主要成就
长期从事科研项目管理和科技政策研究工作,对科学基金发展战略、基础研究资助与管理、国家宏观科技政策有深入研究;对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有系统深入研究,对科学基金绩效国际评估的成功实施有学术贡献;对科学基金设立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有学术贡献;曾任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战略研究与规划制定工作组组长,对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战略研究和规划制定有学术贡献;对推进科学基金信息学部设立“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申请代码有学术贡献。
社会任职
《中国基础科学》《智库理论与实践》《科学观察》《中国科技资源导刊》等杂志编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信息学部委员、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综合组、义务教育科学课标修订组专家,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科技管理与科技评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委员,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理事会秘书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学教学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
郑永和.郑永和.2025-11-14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25-11-14
郑永和:一畔科学,一畔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新闻网.2025-11-14
2023京师科学教育大会.中国教育新闻网.2025-11-14
专家学者在京研讨“双减”下的科学教育“加法”.中国青年报.2025-11-14
上海市徐汇区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高级研修班在北师大举办.上海市徐汇区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高级研修班在北师大举办.2025-11-14
首届科学教育创新发展论坛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举行.央广网科技.2025-11-14
北师大南山附属学校入选科技特色培育基地校.深圳政府在线.2025-11-14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教授阐释科学教育与工程教育融合新范式.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教授阐释科学教育与工程教育融合新范式.2025-11-14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正式成立--教育--人民网.人民网.2020-11-04
视频丨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 未来的科技教育课堂什么样?.央视新闻.2025-11-14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共41人被聘为委员_教育家_澎湃新闻-The Paper.澎湃新闻.2020-11-0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