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logo, blue P on white background PConline 网站地图
3G 4:40
有罪推定
编辑:浩

有罪推定(英文名:Presumption of guilt),是指未经司法机关依法判决有罪,对刑事诉讼过程中的被追诉人,推定其为实际犯罪人。

有罪推定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未经司法机关依法判决有罪,一般民众对被追诉人有罪判断严重外化且侵害被追诉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基本权利或者对被追诉人的定罪量刑形成消极的舆论引导。二是在司法机关依法判决确定有罪与否以前(具体是指在缺乏证实犯罪事实和犯罪情节的情况下),公权力机关侵害被追诉人人身权利和诉讼权利或者对被追诉人形成有罪预断乃至作出有罪处理。

有罪推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除了刑讯逼供这样“看得见的形式”外,它往往隐藏在一些观念与制度的背后,并表现为一系列潜在的不易被察觉的规则或形式。

词语解释

有罪推定,是指未经司法机关依法判决有罪,对刑事诉讼过程中的被追诉人,推定其为实际犯罪人。

表现形式

有罪推定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是未经司法机关依法判决有罪,一般民众对被追诉人有罪判断严重外化且侵害被追诉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基本权利或者对被追诉人的定罪量刑形成消极的舆论引导。

二是在司法机关依法判决确定有罪与否以前(具体是指在缺乏证实犯罪事实和犯罪情节的情况下),公权力机关侵害被追诉人人身权利和诉讼权利或者对被追诉人形成有罪预断乃至作出有罪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除了刑讯逼供这样“看得见的形式”外,有罪推定往往隐藏在一些观念与制度的背后,并表现为一系列潜在的不易被察觉的规则或形式。

相关案例

案例一

2005年4月13日上午9时至10时40分,佘祥林案案重审程序完成,佘祥林被宣布无罪开释,虽然他为此已付出3995天囚禁的代价。在佘祥林夫妻双方的故事被广泛披露之后,冤案的成因仍构成公众的关注焦点。4月7日,一篇新华社通讯对余案司法程序中的症结给予了明确剖析,有罪推定、先定后审和非法取证三点教训已成为湖北司法界人士对余案的共识。

案例二

1998年2月15日,柘城县老王集镇赵楼村赵某晌失踪4个多月。公安机关调查后怀疑系被同村的赵作海杀害,遂将赵作海作为重大嫌疑人并予以刑事拘留。2002年12月5日,赵作海案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经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核准。

2010年4月30日,刑事案件认定的被害人赵某晌回村。2010年5月8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刑事再审判决:撤销该院刑事裁定和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宣告赵作海无罪。2010年5月9日,赵作海被依法释放。同月11日,赵作海向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国家赔偿申请,后领到了国家赔偿和困难补助金65万元。

案例三

裴树唐是原武威市文化馆的文艺辅导员,1986年因涉嫌奸辱罪被逮捕。因为那时候认为疑罪从无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法律原则,所以79年刑法并没有确立疑罪从无的原则,强奸案主要是通过被害人的陈述,被告人的口供,还有鉴定结论、证人的证言、现场勘察等一系列的证据,来证实当时的案件事实。所以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裴树唐构成强奸罪,对他判处了七年有期徒刑。1993年,裴树唐刑满释放。后来,裴树唐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诉之后,最高人民法院指令甘肃高院再审,甘肃高院又指令中院再审,最终由凉州区人民法院对这个案子进行了重新审理。2011年1月21日,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62条第3项,对被告人作出了无罪判决。

案例四

1996年4月9日,在呼和浩特市第一毛纺厂家属区公共厕所内,一女子被强奸杀害。公安机关认定报案人呼格吉勒图是凶手。5月23日,呼格吉勒图案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呼格吉勒图不服,提出上诉。6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1996年6月10日,呼格吉勒图被执行死刑。2005年10月23日,赵志红落网,并承认在第一毛纺厂家属区公共厕所内杀害了一名女性。2014年11月20日,呼格吉勒图案进入再审程序,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判决,宣告呼格吉勒图无罪。

相关概念

与“有罪推定”相似的概念便是“无罪推定”,1996年3月中国对刑事诉讼法典进行修改时,虽然没有明确使用“无罪推定”的字样,但在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一表述,被认为是包含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内容。而此前,司法机关多采取“疑罪从轻”或“疑罪从挂”的做法,这种做法的实质就是“有罪推定”。

无罪推定原则是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基本准则,简单地说是指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无罪推定强调审判过程中必须有充分、确凿、有效的证据证明被指控的的被告人的罪行成立,如果审判中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就应推定其无罪。刑事审判过程中,在证据是认定犯罪能否成立的唯一根据,因此对证据的审查和辨别,是整个审判过程的核心内容,被告人可以不回答,也没有义务自证其罪。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案件的真实性,那么只能根据"宁可放走一千个罪犯,也不冤枉一个好人"的司法原则,宣告被告人犯罪不能成立。

卡通风格的橙色IP地址图标,带有网络符号

「双语」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 MFA Regular Press Conference (2025年7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2025-07-29

赵作海去世!曾因错案服刑11年后被无罪释放.绍兴网.2025-07-29

[今日说法]离奇的强奸案(2011.3.23).央视网.2025-07-29

..2023-01-07

媒体报道呼格吉勒图案笔录:公安局的人不让我解手-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1-08

18年后启动再审宣告无罪的呼格吉勒图案.中国法院网.2023-01-06

呼格吉勒图案:将对错案进行调查 严肃追责 - 中国军网.中国军网.2023-01-28